自從知道是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姜煙就已經做好了這個時期百姓顛沛流離日子難過的準備。
可只一塊餅。
還是一塊被車輪碾壓過的餅。
他們卻像是在搶奪生存的機會。
王羲之看去,垂下眼眸“這就是魏晉南北朝。那不是一塊餅,而是活下去的機會。有那一塊餅,說不定兩個人可以活著見到明天的太陽。若是沒有,說不定連今夜的星星都見不到。”
確實很荒唐。
但真的不美好。
美好,只存在于王羲之這樣的門閥家族里。
十歲的王羲之并不是因為聲名遠揚而被衛夫人所欣賞,選擇收為弟子的。
“夫人南渡,衛家要在南方立足,就必須依靠如今聲勢更盛的王家,如此我才有了機會。”
姜煙幾次扭頭要去看那些人,都被王羲之伸手阻攔了。
“你看了也只會難過,幫助不了他們。”王羲之喉頭滾動,他也曾有過治國救民的理想,可現實卻讓他明白,他做不到。
為官一途,他不行。
“比這更難以讓你接受的事情都有,你要看嗎我可以帶你去看,可看了你又能怎么樣”王羲之搖頭“這里若是真的世界,你想做什么我都不會阻攔。這里不是,你看了只會徒增傷感,于你并無裨益。”
王羲之不懂什么叫心理陰影,卻明白人若是一昧去看那些不好的事情,只會讓一個人愈發不好受。
醫術上都有郁郁而終一說。
搶餅這根本算不得什么。
那些姜煙看不到的,才是最可怖的。
兩人說著話,王羲之便到了衛夫人住得地方。
衛夫人師承鐘繇,習得一手好字。
跪坐在院子里等待王羲之來上課。
院子的葡萄架下,衛夫人長發挽著,面容其實沒有什么驚艷之處,但就是讓人看起來覺得特別舒服溫柔。
“夫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鉤。”
“橫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
“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撇如陸斷犀象。”
“折如百鈞弩發。”
“豎如萬歲枯藤。”
“捺如崩浪雷奔。”
“橫折鉤如勁弩筋節。”1
衛夫人上半身筆挺的跪坐著,低頭寫字的時候露出白皙纖細的脖頸,像是彎曲的鵝頸一般。
下筆平穩,點墨酣暢。
每一個字都寫得高古樸拙的同時,整體上看起來還愈發整齊,每一個字的大小都是一樣的。
但從細微處又能看出獨屬于衛夫人的柔美。
一旁的少年王羲之仔細的跟著衛夫人學習,但很快他又放下了筆。
“怎么”衛夫人偏頭看他,手中的筆也緩緩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