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煙尷尬,忍不住問“您一直都是如此思維跳躍的嗎”
但還是解釋了一下這句話的意思“這句話一直都有多種解釋。有些人覺得,它就是要女子無才,但有些人又覺得這是激憤之語,猶如那句伴君如伴虎。不過先生您所想的也沒錯,不管這句話原本是什么意思,到最后都化作一道枷鎖,扣在了許多女子的身上。”
王羲之點頭,帶著姜煙去房間里放下漆器,再走出來的時候竟然從個五六歲的小孩,變成了還帶著稚氣的十歲少年的模樣。
“我幼年大多時候就是習字讀書,沒有旁的什么事情,看過一次便好了。”解釋之后,王羲之又說“說這話的人,要么是不曾見過真正有才華的女子,目光短淺。要么便是見過驚才絕艷的女子,心生嫉妒。總歸是不好的心思。”
王羲之轉身,對姜煙笑道“我帶你去見我的老師。”
幼年時期的小王羲之看起來還肉肉的。
可少年時期的王羲之卻略有些單薄。
比起姜煙見過的小少年,看著要瘦弱一些。
唇色也淺淡,步子徐徐,好似什么都不著急。
路上,王羲之也沒有閑著,給姜煙短暫的說明了一下如今天下的局勢。
“自八王之亂后,皇室傾頹。劉聰不過是個匈奴人,卻恬不知恥自稱漢室后裔,以漢軍攻打長安。”說到這里,王羲之重重嘆氣。
“懷帝還被劉聰所辱,舊臣號哭,真是為人所不齒”
姜煙安靜的聽著。
五胡亂華,并非只有五個民族。
而是至少有幾十個大小民族在其中,只是匈奴、鮮卑、羯、羌、氐勢力最強。
西晉滅亡后,北方漢人南下,史稱“衣冠南渡”。
從姜煙的角度看,歷史的每一次重大事件都是在向前推動著發展的。
接觸了幻境之后,這樣的感覺更深刻。
只是這種向前,卻是在尸橫片野,易子相食的基礎上。
至少,如今是這樣。
王羲之不是被養在家里什么都不懂的小少爺。
他少年喪父,寄居在叔父家中,外面的世道有多亂,他清楚。
更明白。
可如今的他什么也做不了。
“在這樣的事情面前,一個人的力量太渺小了。”王羲之帶著姜煙走出王家。
大街上的景象更為深刻。
姜煙上一次看到城鎮里如此,還是在大明和唐朝。
跟著朱元璋看到元末時期的百姓。
追著杜甫的時候見到盛唐被折辱后的破敗。
可現在姜煙再一次見到百姓行色匆匆,路上也沒有看到幾個笑著的人,甚至能在一些小巷子里看到衣不蔽體的乞兒。
路上卻也不是只有麻木的底層百姓,還有坐著驢車、鹿車甚至是羊車的士族子弟招搖過市。
有一輛驢車的窗口甚至丟下了一塊咬過幾口的餅。
餅在車輪下碾壓,沾滿了塵土,甚至還有車輪上的驢糞。
可就是這樣的一塊餅,被一群人蜂擁而上爭奪起來,打得頭破血流也不在乎,攥住了一點就拼命的往嘴里塞。
更有人直接去扣開別人的嘴巴搶奪里面的食物。
姜煙被嚇得連連后退,心里像是被壓抑著大石頭,完全不敢想象這樣的畫面會出現在自己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