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打不到柳宗元。
在劉禹錫來信的安慰,以及弟弟和友人的陪伴下,柳宗元很快振作起來。
在龍興寺,在冉溪邊。
他走過永州的巍峨高山,見過永州的潺潺流水。
從前他眼中幾乎談之色變的荒郊,如今也成景色。
“小石潭記和捕蛇者說都太難背了”姜煙幾人跟著幻境中的柳宗元看過山山水水,還不忘小聲對劉禹錫抱怨。
尤其是捕蛇者說。
姜煙初中學這篇文言文,“恨死”柳宗元了。
別的唐代詩人,五言七言的,背起來簡直不要太快。
小時候的江雪更是朗朗上口。
結果到初三學這篇文言文,繞口的程度幾乎讓姜煙崩潰。
“是嗎”劉禹錫原本還在跟柳宗元賞山看水,聽見姜煙的低聲抱怨,捋著胡須笑道“還是我的陋室銘好背,對吧”
姜煙連連點頭,笑得比旁邊的花兒還燦爛。
明明是這么困頓的人生,可在他們的生命里,好像又變得不值一提。
在苦澀中,還能品出歲月的甘甜。
姜煙隨手折了一支柔軟的枝條,看了柳宗元一眼,然后開始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2
柳宗元抿著嘴,雙手背在身后,走得飛快。
姜煙和劉禹錫對視一眼,兩人哄然大笑。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3
姜煙這邊背完,劉禹錫在旁邊鼓掌“文采斐然,當今這個”說完豎起大拇指。
聽得走在前面的柳宗元不好意思的回過頭來,看著在后面故意開解自己心緒的兩人,無奈道“行了我早就不難過了。”
這些事情,當年他就經歷過。
只是如今再看,心中難免會悲苦。
而今走走看看,再見到從前的友人,柳宗元那點難過也跟著煙消云散。
“我也想學學夢得你那般,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樂觀,不行嗎”柳宗元說完,自己也繃不住,跟著一同大笑起來。4
饒是在幻境里,也驚起山林中陣陣飛鳥。
他好像還寂寥,又仿佛不再孤獨。
仕途苦悶,卻可以寄情于山水。
永州因為他,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后世,在大唐的二十幾位皇帝中,不會人人都知曉唐憲宗李純。
也不是所有人都會知道,原來在唐朝也曾有過一群人想要革新,想要重建大唐輝煌。
可只要在中國這片土地長大的孩子,都會背江雪,都知道有位苦難困頓的唐朝人在湖南的永州寫下數篇游記。
他們在每一個早讀,絞盡腦汁的背小石潭記,背捕蛇者說。
從這些文字中,掀開歷史厚重的帷幔,去窺探一個孤寂的背影。
歷史會記住每一個走過的人,包括帝王。
但源遠流長,始終燦爛輝煌的文化,讓柳宗元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