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插曲過后,劉文淵又思索一陣后,緩緩道來“兒絕無冒犯陛下之意,就事論事,兒確實對今夜陛下所持分封之議不看好”
這一回,劉煦沒有再打斷劉文淵,而是平視著他,等待下文。留心著父親表情的劉文淵見狀,來了些信心,壓低聲音,繼續說道“其兒觀諸位皇叔,對于分封大多不太樂意,似豁達如五叔齊王都不愿就國,要向陛下爭取一二,不論是東面的蝦夷還是南洋諸島,分封這些地方,對皇叔們而言,無異于發配流放。甚至于我們安東,也是等同此類。
迫于陛下權威,皇叔們不敢反對,甚至不敢提出異議,只是心不甘,情不愿,即便詔令下達,諸國建立,恐怕將來也只是流于形式,止于名義,甚至可能因此貽笑天下”
聽劉文淵說得言辭鑿鑿,劉煦卻搖了搖頭,道“你這也只是臆測,并無多少根據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你怎么知道你叔叔們就不愿意分封,至少你九叔、十三叔的積極,就不似作假。至于你四叔,他就更不會忤逆陛下的意志,別說分封安西,就是刀山火海,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那南洋五國呢”劉文淵說道“據兒所知,那些島嶼雖屬蠻荒,但已經形成了一些土著國度,哪怕原始簡陋,野蠻落后,恐怕也不會因為朝廷一道詔令便瓦解。
這不同于大漢商民前往貿易、墾殖,想要建立封國,實現統治,絕非易事。您親身參與了安東的建設與發展,其中的艱辛與苦楚如何,深有體會,諸位皇叔能有這份意志堅持下去嗎又具備成為一國國王的能干嗎
即便安東,若無您十數年堅持不懈、辛勤開拓,對于陛下分封,兒同樣不敢抱有信心
何況,安東之發展,背靠遼東,又長期接受朝廷的支援,再兼爹您宵衣旰食,方有如今的成果。而南洋遠在海外,朝廷能多大的支持,僅僅依靠那些出海的商民,依靠那支南洋艦隊,就能夠壓服那些南洋土著,建立封國嗎
即便可以,那朝廷又將投入多少的人錢物力,方能實現陛下分封諸國,在于穩固邊陲,在于放權諸子作為,而根本原因還在于減輕朝廷的負擔。
倘若因分封之事,加重朝廷負擔,增加各類支出,那通過數千里之外支持海外,即便強盛如大漢,又能堅持多久,再厚實的家底,也終有一日會被耗凈,大漢也可能被拖垮
而朝廷若短于支持,以大漢目前在南洋各地的影響力,能夠支持幾個封國的建立嗎
南洋如此,安西亦然并且,情況要更加嚴重南洋那邊,終究只是些不開化的蠻夷土著,不論是打是剿,尚有成功的可能。
安西則不然,在西方,大漢面對的是一整個文明,是一個有豐富歷史文化傳承的地區,是當年力阻大唐西征的帝國王朝,即便如今沒落了,崛起一個新的國度,也是大有可能之事。
僅過去這些年,為支持六叔西征,朝廷耗費的錢糧,就數倍于安東發展及治安所用,愈往西,還不知會面臨怎樣的敵人
還有那些大食人的信仰,與我大漢是格格不入,沖突劇烈,想要征服他們,談何容易
別看現在六叔他們取得了不錯的戰果,滅黑汗,敗聯軍,攻入薩曼國,拓地兩千里,但距離大漢實在太遠了,朝廷縱然要一些支持,代價也巨大,不客氣得說,這就是窮兵黷武。
他日,一旦出現些許變故,即便以大漢之強,又能在數千里之外進行有效援濟嗎大漢在安西,永遠只是用一根指頭同敵人雙拳戰斗
分封,若不為固內,而為開拓擴張,實為舍本逐末。兒觀陛下所言,正有此意,一旦如此,兒恐有朝一日,西征會成為一個大漢深陷的泥潭,于國于民,都不會是好事”
劉文淵滔滔不絕,一番論述下來,劉煦都呆了,深鎖眉頭許久之后,語氣分不清是疑慮還是恐懼,抑或是其他什么,幾乎顫著聲道“你這是在危言聳聽”tercss"cear",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