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ys也是第一次組織這樣性質的圣戰聯軍,各方面混亂無比,除了指揮與后勤,后續的補充也是有限的,即便背靠富庶的河中地區,但薩曼王朝是不可能為東征軍全套后勤保障的。
而大漢這邊則不然,限制他們的只是距離與交通,只在多與寡,而少其他亂七八糟的問題。
隨著樞密院及兵部各項調配的落實,隨著安西軍隊的換血調整完成,隨著各項軍事物資的到位,在今年夏初,魏王劉旻再度啟動了一次大規模作戰機會,主要目的在于將盤踞在碎葉東北楊城的黑汗軍消滅,解決這肘腋之患,其次在于繼續打擊西面的聯軍,削弱其軍力實力,為后續西進做準備。
這一場仗,漢軍準備充分,敵軍雖有所應對,但這一回實力翻轉,結果則以一種大概率的方式呈現。
楊城便是原來黑汗國的乙寄烏骨城,是黑汗東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為了表彰當初楊延昭兩千里奔襲敵都的功績,被劉旻更名楊城,直線距離碎葉城也不過五百里。
當初哈倫借助聯軍東進的機會,收復其地,招攬那些突騎施部族,許你官職、爵位、財富,苦心經營了一年多,聚眾兩萬多人,雖然大部分只算得上烏合之眾,但在安西,實力也算不錯了。
對此,安西都督府給予了極大的重視,戰前也做了準備的考慮與準備。劉旻這回并沒有選擇親自出征,楊城方向交給了楊延朗,怛羅斯方向則由副都督李繼隆出馬。
戰事的進展,有些出人意料,尤其是楊城方向。那些當地的突騎施人最終以一個并不出人意料的方式顯示了存在感,臨陣倒戈,使得哈倫汗布置在尹麗河的防線直接崩潰,得以讓楊延朗軍輕松突破到楊城。
事實上,早在去年ys聯軍被安西軍擊退之后,東北部的這些突騎施人就已經有不少人后悔了,有些部族首領甚至秘密遣使聯絡,解釋、表忠心,沒有立場,大概就是這些人的存世之道了。
兵臨楊城,哈倫汗這回沒有任何退卻,組織軍隊、百姓,意欲堅守待援,決一死戰,要保留黑汗國的最后一絲威嚴。
不過,這一回面對頑固的守軍,漢軍并沒有再以將士高額犧牲換取勝利,經過這些年的摸索,那些性能“簡陋”的火炮,在使用上終于進入了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在攻城上也顯得淋漓盡致。
在安西,兵部前前后后,調撥了兩百多門新舊型火炮,即便加上此前的各種損失,也剩下一百五十余門,其中劉旻撥了一百門給楊延朗。
當百門火炮,從各種角度把各種鐵制的彈藥轟向城頭時,守軍所有的決心迅速被瓦解,漢軍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便解決這顆盤亙在側后方一年多的釘子。tercss”cear”,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