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食聯軍最大的問題,就在于這個聯合上,雖然統一在“圣戰”的偉大號召下,但實則是聯而不合。
聯軍主要有四個來源、黑汗、薩曼、加色尼以及巴格達。黑汗軍只是在黑汗國大崩潰后,由新汗哈倫收攏的一些殘兵敗將,兵力不足,勢力微弱,不足為道。
來自于巴格達的軍隊,實則出自其實際掌控者,布韋希王朝。但是,布韋希王朝這幾年也在急劇衰落,在將王朝帶入頂峰的君主阿杜德道來死后,王朝上層離心離德、爭斗不斷,東征大漢甚至只是政教權力斗爭的一種手段。
薩曼王朝由于地理上最近,派出的軍隊最多,但此時的薩曼王朝早已衰落,內部分裂的趨勢很明顯,東征恰恰是一種轉移矛盾的辦法,因此最為盡力。但另一方面,薩曼人對黑汗人僅剩的怛羅斯具備一定想法,當初兩方為了此地,可是發生過拉鋸戰,幾易其手,兩國之間算得上是世仇,薩曼人又豈會真心援助黑汗。
因此,在東征開始進入怛羅斯后,這座重鎮基本就落入薩曼人手里了,而哈倫汗之所以選擇在東征后,專注于去“收復”北部地區,除了那些突騎施部落好對付之外,也是不得已,否則,別管圣戰結果如何,他們這些黑汗國復國的種子,很可能提前便被吞并了。
至于加色尼王朝,算是大食聯軍中心思最堅定的了,出兵足足一萬五千余人,僅次于薩曼王朝。加色尼王朝眼下還很年輕,建國也才二十多年,只占據了加色尼以及呼羅珊地區一部,但其國力卻是在逐步提升的,農業、工商業生產在其君主蘇布克特勤的支持下,日益繁榮,比起被大漢打崩的黑汗以及呈衰落趨勢的薩曼與布韋希兩國,明顯更具潛力與活力。
加色尼的軍隊戰斗力也不錯,在第一次碎葉會戰中,表現突出,但也正因如此,遭到了薩曼人的猜忌,要知道加色尼本身就是從薩曼王朝獨立出來的,屬于叛臣,至今雖然仍奉薩曼王朝為宗主國,但其自立卻加劇了薩曼王朝分裂的趨勢,尤其是那些有一定實力的突厥軍事貴族,簡直把加色尼王朝的建立當做革命路線。
本身問題多多,各懷鬼胎,若不是有“ys圣戰”這面大旗在,這第一次聯軍早就崩潰了。但即便從宗教的角度分析,各國也是矛盾重重,最明顯的便是薩曼王朝與布韋希王朝,這二國,一東一西,占據著阿拔斯帝國大部分的地盤,但一個是遜尼派,一個是什葉派,因為教義沖突,曾今也發生了多次戰爭,異端很多時候確實是比異教徒更可恨
而對于那些普通ys教徒而言,圣戰的熱情可以持續一時,但想要持續一世,卻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尤其在第一次碎葉會戰之,聯軍敗退數百里后,軍心便開始動搖了,在之后連續一年多的拉鋸之中,很多人也逐漸感到疲憊與厭煩,安拉雖然崇高,但并不能徹底全面控制人性。而不少踴躍參與到東征圣戰的人中,實則有不少人,是為過去東西貿易的宣傳所迷惑,為大漢的繁榮所誘惑,抱著發財的心思東來的,結果面臨的是一干如狼似虎同樣想要西進的大漢勛貴將士。
大食聯軍是這種情況,若不是安西漢軍兵力不足,以漢軍的高度組織力,早就將之徹底趕回怛羅斯了。
當然,從此番安西的捷報來看,也確實如此。在去年ys聯軍第一次兵臨碎葉的過程中,安西受創不小,又因為朝廷的“保守”支持,在冒險打退聯軍之后,不得不繼續采取收縮戰略,以積蓄恢復實力,連靠近的哈倫軍都一時沒有攻取。
在接近一年的時間內,東西兩方在原黑汗的國土上,各自以碎葉、怛羅斯為基,進行著長接觸、短交戰的拉鋸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