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吩咐近侍“詔書留中,朕還要想一想。”
評論區
“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
“漢朝初年的局勢是很艱難的,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都差點被送到塞外和親,那可是大漢的嫡長公主。還有漢武帝的姐姐也被送到了匈奴,這件事算是漢武帝致力于干翻匈奴的導火索。但是漢元帝時已經完全不同”
“經過武帝開邊,孝宣中興,漢朝的實力達到頂峰,匈奴已經被打殘了,漢朝不必屈辱求和,昭君出塞只是漢元帝的民族和睦政策罷了。”
漢高祖高聲喝彩“好朕的子孫做的好”
他原本因為白登之圍低落的情緒瞬間高漲,恨不得告訴所有人,這是自家后代。
文帝景帝也很高興,雖然不知武帝宣帝是自己哪一代的子孫,但要開邊定然需要很到錢財。他們作為先輩,唯一能做的就是積攢更多財富,為子孫減輕壓力。
漢武帝已經確定了自己的謚號,知道“武帝開邊”說的就是他。他疑惑的是“孝宣中興有中興就有衰落,難道自己的子孫后代沒有能力守住基業,敗壞了朝政,等到后來的宣帝時才有中興之說嗎”
諸位大臣面面相覷,都不敢參與這個話題。衛青心里咯噔一下,如果不出意外自家外甥就是陛下的繼承人,難道是外甥做的不夠好
有時候,知道一鱗半爪的消息反倒讓人抓耳撓腮,恨不得天幕立刻開講漢朝之事。
皇帝們關注的是邊關無戰事,另一些人的關注點卻不一樣。
呂雉咬緊了牙關,她的魯元公主,居然要被送去和親,那可是她唯一的女兒。看來,她必須加快速度,拉攏沛縣老臣,擁有自己的勢力。
回到我們原來的話題上,漢朝建立的每一個關鍵時刻總有陳平的身影,至于他的最后一計,則發生在大漢建國二十多年后,在這里我們先賣個關子。
陳平活的通透,深諳人心,審時度勢,每一次抉擇中都能選中最好的一條路,卻也因為多次改變政治主張被后人詬病。
公元前196年,英布叛亂,劉邦御駕親征,身受重傷。回到長安不久,又聽說燕王盧綰謀反,便派樊噲率軍征討。樊噲本是沛縣的屠夫,后跟隨劉邦起兵,驍勇善戰,屢立戰功,身為呂后的妹夫,他們天然就是同盟。但天下安定后,劉邦所代表的皇權與呂后的外戚集團之間產生了很深的矛盾,劉邦忌憚呂后勢大,想要臨陣換將,斬殺樊噲,執行這項任務的就是陳平。
眼看劉邦命不久矣,將來能做主的就是呂后和太子劉盈,陳平自然不想得罪呂后,他沒有聽命斬殺樊噲,而是將其押回京城,要殺要放,全由劉邦做主。
天幕短短幾句話之間信息量巨大,漢初的君臣都被驚到了,他們看著端坐首位的皇帝與皇后,面面相覷。
蕭何在思索該不該答應呂后的拉攏,張良則想著,今天就不該出門,在家里修仙多自在。樊噲迅速低下頭,他不能讓人看到自己此刻的面色
劉邦多疑的性格注定了他誰都不會相信,如今也將懷疑的目光看向了陳平。
陳平不緊不慢地解釋道“臣位卑,且疏不間親,不敢參與陛下家事。”
皇家太可怕,我想回鄉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