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秦滅六國后,秦國沒有建立起一種廣納人才的制度和底層人士的上升渠道,新生的政治力量一旦無法融入政權中,就會滋生出不滿情緒。而這些人有六國貴族,有俠義之士,還有基層小吏,他們在地方具有極高的社會威望,自身又有遠大的理想,但朝廷沒有給他們改變生活,提高地位的合法途徑。
對秦王朝的不滿,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成為他們反抗暴秦的動機。希望改變自身地位,實現自己的理想,又促成了他們的奮起反抗,這些人后來都成為了滅秦的主力軍。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漢初三杰”,漢高祖劉邦曾問群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群臣回答了很多答案,但都沒有讓他滿意,劉邦就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撫民,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王綰“張良,蕭何,韓信,他們是漢初三杰”
始皇的小本本上又加了一個蕭何。
李斯“聽天幕的意思,蕭何似乎是安定后方,安撫民心的功臣。”
自從天幕講到李家被滅三族,俱五刑,李斯就慢慢恢復了過來。最壞的結果就是這樣了,難道還能更慘嗎
他干脆破罐破摔,權當不知道同僚的目光,因為他明白,只要表現出自己的價值,始皇就會一直重用他。
始皇點點頭,“不錯,這是能成為丞相的人才啊”也是大秦最需要的人才。
現在還在沛縣的蕭何心里咯噔了一下,“漢初三杰”這個名頭可太大了,也不知未來的自己到底做了什么。如此盛名,現在的他可能擔的下來
劉季打趣道“蕭主吏要發達了,可不要忘了我們這些老兄弟啊。”
蕭何無語了片刻“我再怎么發達,也比不上老兄你啊。”
他原本已經決定前往咸陽,但只是作為劉季的搭頭,沒想到天幕將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與此同時,他心中也涌現了一股激昂之情,他有能力,有抱負,只差一個賞識自己的伯樂。如今,大好機會就在眼前,他定要抓住這次機遇。
蕭何,沛縣人,在秦朝他只做到了沛縣的主吏掾,也就是后來的功曹,只是一個輔佐縣令的屬官。秦末大亂后,他審時度勢,輔佐沛公劉邦起義。
始皇神色有些不渝,這樣的人才,定然如錐在囊中,明珠夜放,無法隱藏,但居然沒有任何人向自己舉薦此人。胸懷壯志卻只能屈居一縣令副官,心中如何會沒有怨氣。
他不是六國遺貴,與大秦沒有深仇大恨,他需要的只是一個機會罷了。
“我大秦的人才舉薦機制確是需要有所改善了。”
扶蘇道“如今,有才之士需要先投入三公九卿門下,才有機會來到父皇面前。或許,可以設置一個普通百姓自行舉薦的渠道,朝廷只需考核其能力,將其安排到合適的位置上即可。”
始皇眼前一亮,贊道“不錯,下朝后,你寫個具體的章程,拿到朝堂上與諸卿共議。”
巨鹿之戰前,楚懷王便與劉邦項羽約定,“先入關中者王”,先進入咸陽的人封為關中王。項羽在巨鹿消滅了秦朝的有生力量,劉邦則徑直前往咸陽,憑靠張良等人的謀劃,避實就虛,剿撫并用,一路奪關斬將,直達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