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蒙毅,記下張良的信息。”
蒙毅“唯。”天幕提到的都是人才,陛下一個都不會放過。
想當年,蔚僚入秦,始皇十分欣賞他的能力,但蔚僚卻一眼看穿始皇的野心,認為始皇沒有仁德之心,不肯為他出謀劃策。蔚僚一有機會便想逃離秦國,最后還是被始皇找了回來,封為國蔚,如今就在咸陽宮群臣中坐著呢。
蒙毅想,若是張良等人識相,會成為下一個李斯蔚僚,得到陛下的信任,若是他們不識相,就是下一個韓非了。
又如,輔佐趙王歇的李左車,他是李牧的孫子,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杰、軍事奇才。劉邦派韓信張耳攻趙,陳兵于太行井陘,李左車看出此地不適合進攻,且漢軍遠道而來,糧草匱乏,只要趙軍嚴密防守,便能萬無一失。
可惜關鍵時刻趙王不聽他的計謀,堅持出戰,最后結果是,趙軍二十萬大軍成就了韓信背水一戰滅亡趙國的美名。
事后,韓信十分賞識李左車,以老師之禮相待,李左車便為韓信獻計獻策,主張修生養息,慰勞將士,以德政安撫人心,恩威并舉,迫使敵人歸順。他留下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這句名言,還著有兵書廣武君,論述用兵謀略之道,影響深遠。
評論區
“這句話原來是李左車說的,好熟悉啊。”
“趙王這個名號有毒吧。”
“李家和趙王相性不合。”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趙國復國有什么高光時刻嗎,難道就是為了給韓信留一個背水一戰的美名。”
“韓國、燕國、魏國、齊國也沒有什么高光,被韓信一擊團滅。”
李左車沒想到自己居然也能上了天幕,他顧不得身份暴露,被秦朝抓住行跡,內心滿滿的吐槽欲無處發泄“沒想到我也步了祖父的后塵。”
遇到這樣的君主能怎么辦,當然是隨他去了,他可沒有祖父那樣的死腦筋,趙王不用我,我就換個東家,韓信不香嗎
還有西楚霸王項羽,也是為了報國仇家恨才起兵反秦,由此可見思想統一的重要性。
始皇拿出自己的小本子,默默記下“李左車,韓信,項羽”
大秦的文臣武將也是需要傳承的,這些就當成預備役吧。
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崛起的基礎,也塑造了秦國的文化,“尚法、尚戰、尚農”。秦文化中的開放、務實、進取促進了秦的興盛,譬如那些在東方六國郁郁不得志,卻能在秦施展抱負之人,商鞅、張儀、范睢、呂不韋、李斯、蔚僚都是其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