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擴印不行,謄抄一直都是被允許的。當然,他們也不會傻到大咧咧的花銀錢去買對方謄抄,而是以知己交好為由,先贈予對方一份禮物,再請求對方幫忙謄抄。
有句話怎么說
讀書人的“偷”,那能叫偷嗎
知己相交互贈禮物,必然也不能被稱之為買賣。
裕州整個府城雖只有兩百多名秀才,但還有數量更多的童生和尚未考取任何功名的普通學子。
當這些人的需求都落到安南這么一個小縣城來后,哪怕他們都是私底下交易,到底還是透露了出去。
這一日,韓老三便很生氣的來跟韓徹說道“大人,他們這不就是換了個名頭么”
韓徹聽聞后,笑道“隨他們去吧。”
“可他們請人幫忙謄抄,便不會來咱們安南常住了”最為韓徹身邊的貼身仆從,去哪幾乎都跟隨一起的韓老三,自是知曉韓徹急切的想要為安南招納多點有學識的人留下。尤其是那八個鄉學的夫子,做簡單啟蒙還行,學問一旦深了,他們便沒法再教習下去。
在韓老三看來,自家郎君為著安南學子的集體前程想盡了辦法。結果倒好,縣城內的一些學子為了自己私人的一點蠅頭小利,就這般辜負他家郎君。
這便也是韓老三最為生氣的地方。
韓徹見狀,仍然沒生氣,只笑著問道“阿三,你覺得這些學子不幫忙謄抄,那些外地學子便能長久留在我們安南了嗎”
事實就是,他們不會的。
韓徹確實是想要用這批教材,勾引多一些讀書人常住安南。至于落戶長久定居一事還是別想了,安南便是再如何繁榮熱鬧,對有遠大抱負的讀書人來說,他們更看重的是政治前途。
所以即便安南現在有很好的教材,但這些教材里一些較為深奧的地方,是需要把它們吃透了的更為有學識的夫子去講解教導的。
“安南發展的又還不夠好,能被留下的,便只有楊巖那般家境一般,又基本斷了科考念頭的。”韓徹想到這,不由得嘆氣。
“”韓老三一時也有些說不出話來。
“慢慢來吧。”韓徹又笑道“其實這也不是什么壞事,咱們往好的方面去想,最起碼那些學子在謄抄教材時,也能多學一遍知識。”
有道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安南縣學如今一共才二十一名學子,對教材需求的外地學子數目又眾多。
有些教材只有學院藏書室才有,便是安南縣學學子也需得在藏書室里抄錄才能帶出內容。而這么多的需求,他們也沒辦法去找書店老板擴印,便都只能自己一遍遍的謄抄。
有道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韓徹看來,這種謄抄對安南的一些學子也算是一種學習了。
韓徹最近這段時間的事情也特別的多,年底衙門各種數據要做核對。還有呈報給朝廷的安南縣總人數過萬后,到達中下縣標準的文書數據。以及安南縣學的創辦,韓徹也需得向朝廷請求增設教諭和訓導。
原則上,縣學可設置教諭一名,訓導兩名。
教諭教誨全部生員,相當于現代的校長職責,訓導行輔佐之職,差不多就是教導主任這一類。教誨和訓導還都是時下的學官名,屬于基層文官官職,一般是由朝廷任命。
正常情況下,還至少需得舉人以上的學歷才能擔任。
韓徹作為縣令,是沒辦法直接任命的。再者,楊巖他們的秀才功名,也達不到標準。不過安南學子目前的基礎普遍都差,以秀才學問作為受聘夫子行教習一事,是沒問題的。
不過要想安南的學子在科舉上真能有所成就,還是需得朝廷派遣學識更好的專職人員來統管縣學教育。
數日后,府城刺史府,唐刺史便收到了安南今年要呈報給朝廷的文書。
因著教材一事,安南縣學近日在府城這邊的名聲也不小。甚至城內一些有名望的人,為此還求到了唐刺史面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