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刺史和朝廷派遣的使者抵達安南時,已經是來年春月。
每年月,本就是春雨多發的季節,安南今年目前的降雨量比之往年更甚。但即便是下著雨,此刻安南縣城門處依舊一片川流不息的熱鬧景象。
“這,這竟是安南”使者瞧見眼前這片繁榮,再一次大感震驚。
之前剛踏進安南地界,行走在堪比北地一些重要府城才能修建得出來的平整又寬敞的道路上時,使者就已經被深深震驚了一次。
也莫說是使者,便是唐刺史今日受到的震驚也不小。
要知道裕州作為管轄安南的上級府城,轄下好些官道的修建標準,也是比不得如今安南了。
待到來到衙門,對著韓徹宣讀朝廷此次下發的圣旨時,使者臉上笑容也一下子就顯得熱情起來。
圣旨前半部分是一片贊賞言詞,后半部分卻又言道韓徹如今既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望他以后在安南一心為民,切勿重蹈覆轍。
使者還帶來一些御賜的賞賜外,也傳達圣上另一份口頭嘉賞,言道京城和安南兩地相隔甚遠,念韓徹和家中親眷在安南難免思鄉情切,故又賞賜他們全家一些京城北地的特產。
見狀,韓徹便忙帶著柳氏和三娘四娘叩謝皇恩。
宣讀和賞賜一完畢,使者因為還要急著返回京城,唐刺史便也并未多待,隨使者一同折返離去。
韓徹帶著韓老三和錢縣丞,以及衙門里的其他人,一路相送他們出了城門,待其背影都瞧不見了后,方才返回縣衙。
縣衙今日上下都使者到來的嘉賞而感到高興,要知道如安南這等地方,往年莫說是什么朝廷嘉賞,便是少些責罰,都能讓衙門里的人為之感到慶幸歡喜。
韓徹也笑著吩咐韓老,讓他給衙門上下都發一筆賞錢。
“多謝大老爺賞賜”眾人樂呵呵的作揖叩謝。
賞錢發完,韓徹回到縣衙后院,柳氏和娘四娘正滿臉笑容的在整理著那堆朝廷發放的賞賜。
“二郎,這些賞賜擺放哪”柳氏高興的問道。
“不易放長久的咱們便盡快用了,其他的放阿娘你那里吧。”韓徹回答。
柳氏便帶著三娘四娘將一些吃食藥材還有布料挑選放一邊,其他的便喚來韓老先搬運到庫房。
“二郎,剛剛圣旨里的意思,是不是說咱們能自由出安南了”對比起這些物品上的賞賜,柳氏顯然更關心這個。
自從跟著被流放發配到安南來后,柳氏其實做夢都在想著能重回京城。那里既是柳氏生長熟悉的家鄉,又有一個大女兒牽掛著。最要緊的是,韓徹在考慮三娘四娘將來的婚嫁。殊不知,對柳氏而言,比起娘四娘,眼下最著急的其實是韓徹。
“是啊,往后咱們自由了。”韓徹笑著說道。
但即便是解除編管,也只有柳氏和三娘四娘有足夠的人身自由。而韓徹作為安南縣縣令,職責規定下,莫說隨意離開安南,便是無故夜不住宿縣衙后院都會被朝廷責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