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流民們被這消息炸懵了。
朝廷并非沒有組織過賑災救濟,編戶齊民便是歷來的一種常規操作。
每人能授田數目也是朝廷定的,韓徹即便為縣令,安南縣再地廣人稀,他也不得隨意私自更改。
流民們自從來到朱家沖給韓徹做工的那一刻起,很多人也是早就做好被編戶齊民,留在安南縣的心理準備。
但一般情況下,朝廷只會在初期給予些許糧食救濟,再給流民分得一些荒田和農具,讓他們自己去開荒耕種。然而韓徹這里給出來的,卻是他耗費眾多銀錢和心血,已經帶著大家開荒成功的良田美地
“只要種滿三年,這田,田土便可為我們的永業田”有人顫抖著揚聲問道。
“當然”韓徹回以肯定。
接著,韓徹還又繼續沖流民們扔出一顆大炸彈“凡家中有老弱殘疾,或無成年男丁者,屆時每戶還可分得豬仔一對,耕牛一頭。”
韓徹到底是安南縣縣令,故敢在朱家沖登記做工的這一批流民,多為底細較為清白的普通百姓。但也正因如此,里面病弱殘疾,寡居等比例也不小。
身強體壯者留下,是能快速提高賦稅,有助于政績增長。可對于韓徹來講,他既做了這安南縣的父母官,不論什么樣的人都是他管轄下的子民。
越是弱小者,更該給予多些幫助,助他們渡過生存難關。
然后流民們在聽完韓徹給予出來的編戶齊民補給后,一個個的也心情澎湃的忙大聲表示他們愿意。
“大家不用著急。”韓徹大聲道“今日先做一個初步登記,家中若有老弱病殘,或無成年男丁者,記得報上。”
“記得記得,我們都記得的”流民們忙紛紛表示。
這可是關系到一對豬仔和一頭耕牛的領取,忘記什么,他們也絕對不會忘記這個的。
見著流民們這般急切的模樣,韓徹點點頭,沖錢縣丞和劉縣尉說道“開始給大家做登記吧。”
這一日,錢縣丞和劉縣尉是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一把,何為被揚著笑臉,炙熱又急切的流民們圍堵起來的滋味。
附近一些村里的鄉民們在聽聞到這消息后,也忙跑過來瞧熱鬧了。這些人圍在外圈,一面瞧著登記處的擁堵,一面滿臉羨慕的聽著已經登記好的流民們興奮的在那講述著他們一家幾口人,一共能得多少田地和農具,還有一些甚至開始考慮起該在何處修建養豬仔和耕牛的雜屋了。
有鄉民不免震驚“你們竟還能領取豬仔和耕牛”
那流民就得意的說道“大老爺說了,家中凡老弱病殘占一樣,便即可分得一對豬仔和一頭耕牛。我家阿爺已滿五十,占了老者這條。”
“我家阿母去歲逃離時,傷了右腳,自此落下殘疾,也可分得。”
“我家是無成年男丁”
隨著這消息越傳越廣,安南縣內但凡聽聞此事的人都忍不住感嘆一番,朱家沖的這些流民運氣屬實也太好了。
只當日負責登記的錢縣丞,卻因此事頗為苦惱。
跟之前郭楊二人不同,這位新到任的錢縣丞對韓徹是極為恭敬的,他也是在猶豫許久后,到底還是拿著這苦惱事來尋韓徹了“大人”
母豬一胎多生,一胎七八頭,甚至十幾頭也是常有的事。安南一年四季溫暖,養豬簡單。縣衙府庫又因著抄家一出,也不缺錢。從中拿出一部分銀錢給編戶齊民的流民們購置豬仔,更是小事。
只這耕牛。
要知道安南縣人信重巫醫,巫醫常以牛為藥,殺牛以禱。尤其是富者,為治一病,甚至一次宰殺幾頭,乃至十數頭牛。
耕牛因此被殺無數,尋常百姓縱使攢夠銀錢,也無處可買。
韓徹剛穿來時便經歷過這么一場,自也是十分清楚這情況。
然他卻笑道“此事不用擔憂,牛到時候一定會有的。”
尋常百姓確實難以購買到耕牛,可在這樣的情況下,安南縣卻還是有了這個奇風陋習,且經年已久。便說明一點,此地是絕不缺牛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