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哪一樣,若這位爺當真專注地鉆進去,都有能力做到頂尖。
“他會作畫”王姝跟蕭衍行都這么熟了,沒見過他作過畫。只知道他書法不錯。
“會。”王玄之點頭點的跟小雞啄米似的,“據嚴老師說一畫難求,價值千金。”
王姝皺起了眉頭。
嗯,如果是這樣,這位爺
“穆老先生不是也善丹青么”王姝試圖退而求其次,前幾次大出血的陰影一直在。
“老師確實擅長丹青。不過老師已經很多年不作畫了,不知還愿不愿意動筆”王玄之擰眉思索片刻,“老師如今人在外地,等他回來,我倒是可以問問看。”
姐弟倆將這事兒就這么說定了,王姝便又著手寫起了來年的測交計劃。
測交實驗是沒那么簡單的。
雜交實驗需要經歷一個品種優選的過程,優選后確定具備能力保持植株。再通過連續回交不育系,找出具備恢復能力的植株。最后一步才是通過雜交恢復系植株選育出最穩定性狀的植株,確定良種。一種性狀的穩定需要至少八次以上的實驗數據支撐。
若只是一次兩次的結果,其實不具有說服力。
畢竟適應性和豐產性是水稻良種十分復雜的植株性狀。看似只有兩個特性,其實細分下來關系到的方面很多。品種對光、溫等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對當地病、蟲、逆害等的抵御能力,品種的結實率,每一樣都需要大量的實驗現實支撐。
這是一個非常枯燥乏味、耗時極長且需要大量反復實驗的過程。
王姝經常會吐槽自己就是個種地的,這一點是一點不夸張。她每年都會提前做計劃,規劃實驗組,設置樣本區域。而這些工作都是重復且繁瑣的。水稻今年確實取得了大豐收,不代表明年就能放松警惕。在實驗上,是不允許一絲的馬虎和精神懈怠的。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王姝沒能全程跟蹤今年麥種雜交實驗,結果失敗了。
但也不算完全沒有收獲。至少麥種出現了變異植株。
變異的植株不多,統共只有十幾株。得益于鈴蘭的細心,發現了這幾株的特殊。雖然沒能及時得到王姝的指點,將這十幾株變異植株移植出來。但鈴蘭怕來回信件不及時,移出來了一株。那株小麥到了季節也收了種子,只有一小把,但王姝已經很高興了。
關于這變異植株是什么性狀,還需要王姝來年的針對性研究。
寒冷的冬季降低了人出門活動的興趣。王姝恨不得整個冬季都貓在屋里,太冷了。
貓在屋里也不礙事,大冬天,又下雪。左右王家也沒什么別的事,除了京城商鋪和鏢局連著好幾日試圖聯絡主家這邊,試探她到底在不在。別處算是一片安寧。
當然,要是蕭衍行這廝別來騷擾她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