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從外觀上,其實看著特別不和諧。
可實際上,這兩人本質上卻是極為相似的。
李白的成長環境和脾性,更隨性自然。
杜甫的家世也很不錯。
祖上赫赫有名,祖父杜審言在唐朝時也是頗具盛名的大家。
杜甫家中與杜牧更是有著七拐八繞的親戚關系。
族譜往前翻,兩人還是同一個祖宗。
五六歲便見過公孫大娘的劍器渾脫舞,聽過李龜年的歌聲。
年少時爬個山都能寫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詩句。4
英姿
勃發的青年杜甫,遇見了雖然遭受官場挫折,卻依然充滿樂觀的李白。
就像是彗星撞地球,兩人一見如故,在洛陽把臂同游后,在梁宋更是撒歡了玩。
李白帶著杜甫爬山,尋仙人,找仙草,煉仙丹。
累了便以地為床天為幕,渴了便喝山泉水,餓了山中還有野兔子和野果。
兩人無話不談,還遇見了高適。
“那是我此生最快樂的時光。”杜甫看著流連山中風景的自己,笑著對李白道“能夠與太白相識,是我人生大幸”
“亦然”李白也點頭。
姜煙看著在幻境中“重走年輕路”的兩個人,提著裙子跟在后面爬山。
這個年代的爬山,跟姜煙在現代爬山那完全是兩個概念。
“我這哪里是經歷幻境分明是在吃狗糧。”
剛吃過了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的。
如今又開始吃李白和杜甫的。
“不對,李白這是第二次了之前和孟浩然也是這樣。”姜煙站在半山腰,裙子都快被她折起來綁在腰上了,看著健步如飛的李白和杜甫,再一次開始懷疑自己的身體素質。
幻境中,李白和杜甫不僅在梁宋爬山。
兩人分別后,很快又在東魯重逢。
再東魯又進行了一次爬山、尋仙人、找仙草、煉仙丹的過程。
看得姜煙傻眼。
她是個大俗人,實在是不知道整日里往山里鉆是有什么樂趣。
可李白和杜甫就是做得非常有滋有味。
兩人穿著短打,就像是兩個入山采藥的大夫,湊在一起觀察草藥的時候,一個比一個激動。
好像從前那個對大唐靡靡無可奈何的李白,消失在山林中。
謫仙人的骨,又出現在他的身上。
而杜甫,也在這一次次的尋仙之旅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義。
他們在崇山峻嶺中分別。
他說“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5
他說“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6
此后的人生中,他們再也沒有見過。
一個在他四十六歲的人生開始不斷的懷念著過去遇見,此刻逝去的人。
一個在他三十五歲的人生開始急轉直下,要親眼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離去,看著國破家亡。
大唐,有謫仙人撈月而去。
也有一個扎根在泥土里,用他的眼睛,他的詩句去記錄往后墮落大唐的詩人。
高懸于天空的明月,也沾染了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