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當一個謫仙人,還是成為一個回到家庭的丈夫或者父親,姜煙都覺得比他在長安城內汲汲營營來得痛快自在。
現在,許
氏已死。
幻境中的李白帶著兩個孩子,卻依然不曾斷過要入仕的念頭。
她突然想念起那個在戴天山上,穿著寬大道袍,與山中飛禽相處融洽的青年。
李白卻站在她身邊捋動長須,站在山崖邊好似要乘風飛去。
“我擁有的這一切,都因為我是大唐子民。姜姑娘,你生在和平年代,長在一個豐衣足食的社會。在你的身邊,沒有人餓死,也沒有人為了活下去可以放棄當人。你的世界最大的勾心斗角,或許也只有在工作上的矛盾。可你看看他們。”
誰說李白見不到大唐的塵土
他是謫仙人,也是最普通的大唐百姓。
他看到了大唐夜夜笙歌下的荒誕,他也想要做一些對這個國家有益的事情。
在山中修道,也不能讓他忘記那些苦苦掙扎的面孔。
所以,他入世,也入仕。
這一次,李白終于成功了。
得了玉真公主的引薦,唐玄宗稱贊李白的才學,特地宣旨命李白前去大明宮。
于是有了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他以為自己終于可以一展抱負,可以成為那個夢想中的自己。
可唐玄宗只讓李白當一個御用文人。
“供奉翰林。”李白摘下腰間的酒葫蘆,痛飲幾口“供奉翰林”
他笑得諷刺。
卻依然在醉生夢死中寫下“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2
寫下那首清平調。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3
“會向瑤臺月下逢”李白大笑,笑容卻滿是譏諷和哀傷。
這不是他想要的仕途。
更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如果說,貴妃是唐玄宗妝點大唐盛世的一朵芙蓉花。
那李白在唐玄宗的眼里,不過是繪畫這朵芙蓉的人。
“當一位皇帝都只沉迷享樂的時候,這個國家是挽救不了的。至少,在他的手中無法挽救。”
李白紅著眼,低聲對姜煙說“你看懂了嗎”
姜煙抬頭,看見被賜金返還的李白,騎著馬飛馳出長安。
他像是一只重新飛入天空的鳥兒。
明明自由,卻又充滿荒誕悲哀。
姜煙看懂了李白的無力和憔悴,誰說他只知道喝酒,只知道醉
清醒的看大唐走向頹勢與在醉中與大唐一同走向落寞。
李白選擇了后者。
從長安離開后,他仿佛頓悟了一般,匆匆見過了孩子之后,一頭鉆入了山中。
他從前出山入世,如今入山避世。
這一年,李白遇見了杜甫。
兩個相差十余歲的人,在東都洛陽相識,又約定秋日在梁宋再見。
此時的李白,聞名于大唐。而杜甫,還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子。
杜甫也在這一刻出現在幻境中,揣著袖子與李白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