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帝過河拆橋的行為,比拎不清的遼帝更令人憎惡,以他為首的西夏官軍,除了差點幫成吉思汗奪占地盤、卷土重來以外,還毫無疑問地出賣了“懸翦”一脈的代碼,也正是這一點導致了“轉魄”的死。
既背盟約,又害戰友,對江湖人士來說,是可忍孰不可忍
數日前瓜州“朝堂博弈”,為救西遼公主渾忽,林阡曾給小律子和荔枝搭過一條聯絡線,主體為段亦心的“春風吹又生”;博弈后,西夏高丞相建議林阡給西夏的義士多制造些參戰機會,于是就有了這樣一支加入“懸翦”的夏諜
高丞相是故意借機滲透進宋諜,還是出于好心卻留后患其早已回朝復命,忠奸不得而知,林阡也懶得再去亂猜,決然將俘獲的夏軍都下獄;
另有一些夏軍流散在瓜州城郊,遼蒙聯軍逃得太快,他們沒來得及追上那臨時大部隊就被盟軍阻斷,只是尚未就擒而已,現在也不知自己是叛軍還是流寇
因遼蒙聯軍久不透氣終于沖出囚籠,有理由相信,他們會比在惡劣環境下容易露出蹤跡,故此,盟軍大多數兵馬都在試圖搜索和追堵,以完成林阡所說的“給他莫非報仇”;林阡則一人去掃外圍,外圍就是這瓜州城西的西夏叛軍和流寇
“自從發現這天然九關,各路兵馬精心布置,勇謀分配盡數得當,誰料就因你們的放棄和倒戈付諸流水,被他鐵木真再回腹地,燒殺搶掠,民不聊生,誰辭其咎”
“林阡,你,你休想假道滅虢”夏廷高官在城上喊話,每說兩字縮一次頭。一語道破,夏帝的顧慮一直都是萬一林阡假借打蒙古的名義吞西夏。
“何人愿隨我,抗君命,滅蒙賊,救西夏,匡天下。”林阡明明是在城下發話,眾人卻覺頭頂上懸著巨鐘,除了幾個高官抓著“抗君命”罵罵咧咧,其它人都神色凝重。
“懸翦一脈重新規整。代碼方面,可能要費大力氣去更改。人手方面,原有的,暫時都蟄伏。”來之前,林阡就對徐轅說,該擴充轉魄一脈,該啟用新人。
徐轅問出,虛空中軒轅九燁也在問的這句“主公,用夏諜挑大梁林阡,你敢用夏人當細作”你剛被夏人背刺過
就算你林阡敢,夏人好意思他們,又要怎么猜忌你
“為何不用程掌門不是夏諜救的”林阡回答。
莫非已經幫他們做了決定,夏帝夏民是兩碼事。
所以關押也好,訓話也罷,林阡都不是去用刀血洗夏軍,而只是想以風行使草偃、洗刷他們的認知。
你們西夏軍民,全都是夏帝那樣的白眼狼那怎么會有人繼承江星衍和莫非的
因小見大,縮在城西的這些夏軍,只缺一個沖擊和刺激;只要有一個敢出列,必會滾雪。
他們的所作所為,終將反作用于義軍、民眾、細作。
如此,不費兵卒,平叛、定亂
林阡也必須在大多數人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打開這座城門只有從人心上貫通西夏,未來,盟軍才不會如鐵木真所愿,孤懸在西夏的西北,使前面所有的仗都白費。
這更加是他代莫非向夏帝發出的清算和追討,李安全,背盟,殺我的兵,你會失去大量子民。
不過,這和林阡反出紅襖寨不一樣,楊鞍是匪首,夏帝是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