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人劉清山還認識,就是業已去世的書法大家啟公先生的弟子樂湛,他跟此人見過一面,而且有過詳談。
顯然在獲知他回到散人廬的消息后,各路人馬馬上行動起來了,這位樂湛先生應該就是某一單位請來的助力。
劉清山裝作猛一回頭望見了他,趕緊三步并作兩步的迎了上去「樂先生怎么有空來我這里了這幾位是」
經過了介紹,來人是兩隊人馬,一邊是國家地質大學的幾位教授,一邊是科學院的幾位地質專業的院士。
劉清山面對這些人可不敢怠慢,這些人跟故宮的孫教授又有不同,不論是教授還是院士們只是統稱,實則稱之為科學家也不為過。
而且他們必定都是這個行業里的翹楚級的人物,因為隨隊的人群里還有醫護人員,不到一定層面是不會得到這種待遇的。
其中一位被引見為地質大學校長的龐啟明龐校長,就首先耐不住性子問了出來「既然劉先生也在這里,那個篷布下的東西,是不是可以讓我們看一眼了」
劉清山順著他手指的方向回了下頭,繼而轉過來笑道「看不看的沒多大意思,都是未經研磨的原石,打造出來是這個樣子的」
他把之前跟孫啟尚展示過的一小塊玉石放在了掌心,龐校長別看得有個七十歲上下了,身手卻是利落,忙不迭地一把搶了過去。
顯然在此之前他們并沒有多少眼福,至多對那幾具茶海有過近距離的查看。
卞連錫甚至沒讓他們見過任何的精雕細琢之物,因為不等這位龐校長戴上老花鏡,他身后就有好
幾個人擠了上來,其中還不乏手拿放大鏡的人。
劉清山對他們急不可耐的樣子啞然失笑,卻也沒說些什么,只是靜立在一旁觀望。
其中一位老人端著精巧的放大鏡,口中在嘶嘶不停「可以確定是更精粹的玉化樹,而且玉質結晶更細,透明度很高,屬單礦物巖,結構緊密細膩,有很明顯的有機碳滲入的痕跡」
另一位老者也在急吼吼地道「硅化了的植物次生木質部,原物質成分已被氧化硅交代,是最為常見的木化石類型。拋光面呈玉石光澤,卻異常的通透,跟我們之前見過的任何玉化樹都有很大的不同,或者說這樣的品質更完美,演化的條件也更高級,因為我竟然覺出來里面有一絲絲的靈韻,不知你們發現沒有」
龐校長在頻頻點頭附和「原物質成分確實已經完全硅化,內里紋路保留了完整的木質結構和紋理,其硬度應該達到了8級,已經完美超越了樹化石的品質,只是奇怪的是,為什么還具有遠比木化石的光澤度更高這不科學呀」
手端放大鏡的老人說了;「硅化木的極致體現就是流光溢彩、晶瑩透亮的玉石形態,只是這種說法一直只體現在書本上,我從事這個行業這么多年,還是第一次看到實物」
眼見這些位老者緊緊圍在一起,似乎忘了自己的存在,劉清山也不得不出聲打斷他們「您老幾位是不會是先看看它之前的外表」
rg。rg,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