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昀態度坦誠而認真,連充滿隔閡的“君臣”稱呼也不叫了,顯然是下定了決心。劉皇帝則以一種審視的目光盯了他好一會兒,方才回頭繼續望著分封圖,目光盯著鯨海以東、日本以北的那兩片島嶼,輕嘆道
“朕知道,這其實就是兩片不毛之地,南島蝦夷也就罷了,尚有些土著夷民,但北島或許就是荒島了,說它是鳥不拉屎,一點都不過分
朕也清楚,讓你去這兩地就國,是委屈你了朕今日跟你說說心里話,講講真實想法吧朕對你期望,絕不是把那兩座島嶼經營好,意在南面的日本國”
聞言,劉昀有些出乎意料的平靜,點點頭,應道“兒猜到了”
劉皇帝再度扭頭打量著這個兒子,認真起來的劉昀,顯露著一種讓人心安的氣質,沉穩且專注。而此時劉皇帝腦子里就不斷生出這樣一種念頭此子可托重任
盯著劉昀,劉皇帝也以認真的語氣道“你是去過日本國的,以你之見,若以蝦夷島為基,能否向南攻取日本,使之成為漢地”
聞問,劉昀沉思良久,表情不見輕松,道“日本世系傳承已久,其制度、文化也多學習中國,有一個獲得認同具備一定權威的中樞朝廷,與南洋、安東那些土著國家、部族完全不同。
當然,這終究是個島嶼小國,以大漢之力,足以覆之,但需要投入的時間以及軍、財、物力都是難以計量的。
新齊兩島,兒可以去,也有信心將之經營好,但若沒有朝廷源源不斷的支持,想要向南吞滅日本,是完全不可能的。非兒志氣不足,隔千里重洋,向蝦夷投放力量,只為攻滅一個對大漢友好、親近的鄰邦,臣民們恐怕難以理解,朝廷也難以長期堅持。
大漢固然無敵于天下,然而若四面樹敵,處處烽火,大漢即便再大,也是承受不住的。眼下,爹力主的財稅改革,遠未完成,國內道州,還當以穩為先,不宜對外大用兵。
即便分封之事議定,也當有所側重,安東有大哥,朝廷暫可省心,一個安西朝廷能夠支持,再加一個南洋,已然勉強,不能再多了
因此,兒能出海就國,然若以攻滅日本為目標,那恐怕不是兒有生之年能做到的”
聽完劉昀這番陳情,劉皇帝呆立良久,方才恍過神來,語帶苦澀道“連你都用有生之年這個詞了,那朕呢”
事實上,劉昀話里背后的意思,劉皇帝是聽出來了的。其一,攻滅日本,費時費力,虛耗國力,他不理解,臣民們恐怕也不會理解,要知道,這些年,日本國對大漢一向恭順,禮節朝貢品,年年準時抵達,從無短缺怠慢,遣漢使也是一波一波地來,就差當親爹孝順了。
其二,即便以吞并日本為目標,也需要朝廷的長期、巨大投入,這個是難保證的,劉皇帝可以固執堅持,別人反抗不了,但他之后呢不用多說,大漢的保守力量實在太強大,若是不能形成一股自發的對外擴張意識,那大概率是人亡政息。
靠劉劉皇帝的認識是,守成足以,開拓不足,劉皇帝如今對太子的認識,已經不在于是否讓自己心中滿意了,而是是否適合這個帝國。劉皇帝知道,在近些年的執政之中,他是犯了不少錯,也留下了不少后遺癥的,這些都需要后繼者去緩和,大漢需要的是一個守成的繼承者。
而倘竭大漢之力,去進攻日本,相信以大漢的海陸軍將士的強大能力,是足以破敵占國的。但是,然后呢
安西呢南洋呢與南洋的大片寶地相比,小小日本,算得了什么
rg
rg。rg,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