瞥了劉旸一眼,劉皇帝突然轉向有些漫不經心的老九,語氣甚至有幾分嚴厲“劉曙”
“臣在”劉曙嚇了一跳,趕忙起身應道。
劉皇帝皮笑肉不笑的,盯得劉曙不自在了,方才澹澹道“你何時動身就國”
劉曙脫口而出“臣府中尚有些許事務,待料理結束,也春暖花開了,即行南下”
聽他這么說,劉皇帝直刺刺地問道“你該不會是在湖弄朕吧”
“臣豈敢”劉曙連連搖頭,但見老皇帝那充滿逼迫的目光,還是老實稟道“三月,三月初七,時候一到,臣即刻啟程”
聽劉曙如此保證,劉皇帝這才放過他,而后指著劉曙沖他的龍子龍孫們道“你們都聽到了,大漢第一位封國王要就國了朕給劉曙分封的理由,這半年來,想來你們或多或少也聽說過,朕如今,原封不動,也一并給你們
大漢的子民不能故步自封,開拓進取的精神該烙刻到骨子里,天下之大,盡可去得。
而你們,作為朕的兒子,必須為天下之表率,帶頭做給天下人看著。朕鼓勵移民徙邊、海外拓殖,不是為了矜功伐能,讓千百萬黎民百姓的身家性命去填補那些蠻荒僻野,是為了擴張我大漢子民的生存空間,是為了讓我華夏文明傳遍四海八荒
這些年,里里外外對朕的政策,不乏針砭議論,甚至有把朕與秦始皇南征百越之事相比,說朕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話或許說得隱晦,但朕心里清楚,就是這個意思
對此,朕不以為憂,反為之喜,若無始皇征百越之功,何來今日大漢兩廣之固朕如今的這些作為,與之相提并論,實在是莫大的肯定,非但不能因為些許代價便放棄,反要加大投入,繼續堅持”
劉皇帝再度念叨了一番他一貫以來的理念后,繼續道“劉曙之封國,便是踐行朕這番主張的開始這二十多年來,大漢對四方的拓殖,已然有了不小的成績,為了鞏固既有之成果,也為進一步開拓發展,朝廷也宜從權變,朕縱覽使書,幾經琢磨,分封是最合適的辦法”
說到這兒,劉皇帝停頓了下來,觀察著皇子們的反應。諸皇子面色都還算平靜,沒有什么意外之色,對此,他們也是早有預料,畢竟自從劉曙封王之后,各種議論早已甚囂塵上,時勢的發展也早有苗頭,只是劉皇帝按捺了足足半年多方才在這新年的上元之夜同他們開會述說此事,反倒讓人多了幾分意外。
相比于這些,他們更關心好奇的,是劉皇帝打算怎么個分封法,而他們又能得到哪些封國與地盤。當然,大漢諸道基本是不用想了,大概和老九一樣,不是大漢的邊邊角角,就是海外蠻荒。不過,這蠻荒之地,也有差別,有好有壞,有富有貧,局勢有穩有亂,開發程度也有差距,自然愿意去更為成熟的地方。
不過,談及這些,劉皇帝的話總是滔滔不絕的,依舊有些啰嗦地說道“關于分封的利弊,朕已不打算多提了,既然決定了,就已然做了充分考慮。拿西周分封來比較也無妨,若無宗周那八百諸侯,也沒有中國固有之九州”
“劉煦,你是長子,又是親王,你表個態,說說你的想法”講完,劉皇帝又看向劉煦。
聞問,劉煦明顯僵了一下,滄桑的面龐上神情不由自主地變幻幾許,目光復雜地投向劉皇帝,與之對視了一眼,沉聲道“陛下之志,囊括八荒,臣感佩不之余,也唯有努力為陛下實現此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