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世同堂雖然熱鬧,煩心事也不少,不瞞陛下,老臣這些子子孫孫,如今天各一方,尚不能認全,按照族譜都難辨清誰是誰」李少游感慨著道「身后之事,也頗令老臣煩惱」暷
聽李少游如此感慨,劉皇帝斜了他一眼,道「你此言,似乎有些話外之音啊,怎么,在為傳家之事費神這么多子孫,總有幾個可用之才吧」
「陛下一如既往地敏銳啊老臣這點小心思,全讓您看破了」李少游小小地拍了個馬屁,而后道「臣之諸子,大多平庸,不堪大用,能夠碌碌此生,已是難得,至于傳家,光耀門楣,老臣已不做此奢望」
「你這話言不由衷,虛以謙辭,哪有如此貶低自己兒孫的」劉皇帝搖了搖頭「朕可也聽說了,你那些兒孫,半數都被你遣派到邊地了,安東、安西、漠南、安南、云南、安南、南洋,凡是大漢旌旗飄揚之地,都有你李家子孫的足跡,并且其中又有半數的人堅持了下來,開拓墾殖,揚我國威士風。這些雖不如那些矚目的文治武功,但在朕看來,可都是好男兒、大丈夫之舉」
面對劉皇帝這番肯定與夸獎,李少游趕忙表示道「陛下過譽了,老臣這些不成器的兒孫,實在擔不起如此評價。
不瞞陛下,過去這幾十年,得益于陛下厚遇,老臣也積累了不少家產,但也不夠這么多人分。因此,將他們遣派各地,也是不得不為,讓他們自己去闖蕩謀生」
「呵呵」劉皇帝笑了笑,道「可你派去的地方,都偏遠蠻荒之地,不像有些勛貴子弟,一股腦兒地往繁華富庶之所鉆,要過那舒服日子」
說這話時,劉皇帝語氣中隱隱表露出不滿。這些年,劉皇帝一直在鼓勵大漢士民向外遷徙開拓,作為核心統治階層的勛貴,表現還是比較積極的,各家各族,也都派遣子弟赴邊,但于整體而言,終究是少數,更多的人,還是更喜歡留在國內,過那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日子。暷
沉吟幾許,劉皇帝又不禁充滿感慨地說道「你的決定不錯,子孫多了,再大的家業,也經不住分割,還是得多出去闖蕩,讓他們自力更生」
劉皇帝話里,透著股意味深長,明顯有所指,李少游則下意識地垂下頭,不再發表任何看法。
看著有點「縮首如龜」的李少游,劉皇帝擺了擺手,道「一個不留神,被你兜了這么一大圈子,直說吧,對身后事有什么想法」
聞問,李少游露出一點「尷尬」的笑容,而后鄭重道「陛下,老臣諸子,唯有七子宗愷稍有才干,為人穩重,品行敦厚,老臣有心以其傳家,只是他并非嫡出,有些顧慮」
此言一出,劉皇帝立刻便意識到這老小子什么意思,直直地盯著他,目光多了幾分銳利「你莫非是想讓朕下旨,賜宗愷為嗣,解你這顧慮」
被看破心思,李少游臉上的尷尬終于真實了一些,低聲道「老臣斗膽」
不等他說完下面的話,劉皇帝便怒斥道「虧你有臉向朕提出,長幼有序、嫡庶有別的道理你都不懂嗎你那兩個嫡子,不管是宗瑞還是宗澤,如今都是州府,他們能治理好一州府十數萬民,治不好你一個壽國公府事朕看你是老糊涂了,偏心偏到朕面前來了」暷
看劉皇帝反應如此大,面對這番堪稱嚴厲的斥責,李少游繃不住了,趕忙起身跪倒「陛下恕罪是老臣糊涂,以致行此昏妄之事」
見狀,劉皇帝冷冷地注視了李少游一會兒,看得他頭冒冷汗了,方才收回目光,神色緩和了些,揮手道「起來吧」
「老臣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