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話說的極為敞亮,讓劉邦大感欣慰,“娥姁,委屈你了”
文景二帝都不堪忍受這種羞辱,但他們能如何呢實力不夠,只能任由匈奴在北方肆虐,甚至一度打到大漢都城,將戰火燃燒到中原腹地
武帝劉徹也拍案而起,他本就是天之驕子,受不得半點委屈。自從成為天子后,便將高皇帝的白登之圍,高皇后的書信輕薄當作自己的責任大漢定要在他的統治下一雪前恥,徹底消滅匈奴
“仲卿,去病,匈奴是我大漢的心腹之患,一日不除,便如鯁在喉,不得安寧為了高皇帝高皇后一雪前恥,為了北地的百姓生活安寧,為了再不會有遠嫁的漢室公主,朕拜托二位了”
衛青,霍去病忙行禮道“臣定誓死報效,不負陛下所托”
其他武將眼巴巴的看著上首的三人,他們也好想聽陛下說一句“拜托”啊
他們下定決心,下次出征,先從不迷路開始
這樣的奇恥大辱,呂后自然十分惱怒,樊噲請命出征,“臣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季布卻提出,漢初與匈奴之戰中從未占到便宜,我們打不過匈奴。而且匈奴人野蠻不講禮數,我們也不必為了那些禽獸的話而動怒。
呂后用自己的理智壓住了憤怒的情緒,身為大漢的掌權者,她不能意氣用事。漢軍實力不足,無法戰勝匈奴,這是事實。貿然出兵,不過是激怒匈奴,除了引發大戰,沒有任何益處
最終,呂后聽取了季布的意見,言辭謙卑的回信“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污。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感謝單于的惦記,但我已經老了,你若是見到我怕是會污了眼睛。大漢愿意送上一些禮物,作為賠禮道歉。
冒頓看到書信后,不知是真的后悔了,還是見挑釁沒有起到作用,便就坡下驢,翻過了這一頁,遣使道歉說“未嘗聞中國禮義,陛下幸而赦之。”我不懂中原的禮節,還望陛下見諒,并順便獻上馬匹,繼續維持和親。
評論區
“一定是挑釁,冒頓單于怎么會做沒有意義的事呢,這封信如果能引來漢軍出兵,他又能趁機得些好處,即便沒有成功,也沒有負面影響。”
“不止這一次,此后冒頓多次在邊關挑起戰火,而漢朝只能被動防御。”
“呂后在這件事上的處理超過了百分之九十的掌權者,只有能克制自己的情緒,才能保持頭腦清醒,始終站在國家的立場上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