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也在心里暗嘆,還真是多虧項羽動手,不然自己如何能得到子房的傾力相助。
留侯張良見此也只能哀嘆一聲,他復興韓國的夢想終成泡影,不知其他世界的自己會如何選擇
趁著項羽向東伐齊之時,劉邦發兵一舉打下彭城。可惜,劉邦打下彭城之后,志得意滿,得意忘形,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他整日飲酒作樂,不理軍政,被及時趕回來的項羽帶著三萬人馬殺的大敗而歸,幾乎全軍覆沒。很多原本歸附劉邦的諸侯王望風而降,再次投向項羽的麾下,就連劉邦的家兒都被項羽俘虜,劉邦只帶著張良等數人狼狽地逃了出去。
評論區
“劉邦放棄了老父親和妻子兒女也不忘帶著張良,這是怎樣深厚的感情啊”
“什么都磕只會害了你。”
“在主播的反復提醒下,我對他們的印象完全顛覆了,滿腦門都是兩個胡子拉碴的中老年男子,樓上的樓上是怎么磕的,教教我。”
“劉邦百無禁忌,但不要牽涉我們子房,抱走子房,我們不約”
不論哪個時空的張良和劉邦都被雷的不輕,劉邦一口酒噴了出來,張良起了滿身的雞皮疙瘩,想起前面的“情投意合”,他覺得自己要對劉邦這個名字有應激反應了。
劉邦逃到下邑收攏散兵,多年積攢的兵力一朝全軍覆沒,讓他十分沮喪。他甚至說出了“誰能立功破楚,就將關東之地送給他。”這樣的話,可惜依舊沒有人能力挽狂瀾。
危急時刻,還是張良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九江王英布本是楚國的猛將,但彭城之戰時卻不聽項羽命令,按兵不動,隱隱有反叛之心。還有彭越,因為項羽沒有給他分封土地,對項羽十分不滿。大王麾下的韓信也可以獨當一面,只要用好這三人,就可以打敗項羽。”這就是有名的“下邑之謀”。
在張良的謀劃下,一個內外聯合共擊項羽的軍事聯盟終于形成,一舉扭轉了楚漢戰爭的局勢,劉邦從戰略防御變成了戰略進攻的一方,強弱之勢倒轉。張良的計謀影響深遠,直到垓下之圍打敗項羽,依靠的也是這三支軍事力量。
始皇道“此人的能力仿若李斯,只不知你二人孰強孰弱。”
李斯忙謙遜道“天幕說張良是漢初三杰,臣不如也。”
始皇道“李卿不必妄自菲薄,你也是第一名相的候選人,當有一爭之力。”
李斯滿頭大汗,陛下的夸獎讓他有些膽戰心驚,他已經成為了滿朝文武的眾矢之的,只想低調一些,再不敢引人注意了。
扶蘇看出李斯的緊張與窘迫,他安慰道“兒臣認為廷尉一人能當蕭何張良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