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贊賞道“韓信打仗機智靈活,擅長以弱勝強,與我大秦的將領大相徑庭,待他來到咸陽,你們要與他多多交流,針對匈奴與百越做好萬全準備。”
蒙恬等人當即恭敬應下“唯”
從昭襄王時代之后,大秦的軍隊都是強勢的一方,被東方六國畏懼的稱為虎狼之軍,他們還沒有打過以弱勝強的仗呢。
這樣的想法真是太過凡爾賽了
少年韓信的心沉到谷底,他死了,被皇后設計殺死。
這種死法太過憋屈,讓少年韓信攥緊了拳頭,眼眶發紅,若是此刻見到劉邦等人,他定要狠狠的揍他們一頓。
他覺得自己需要好好想想了,想想下一步給怎么走,眼看著大秦的天下一天天穩固下來,秦末亂世自己可能等不到了。
他本也有心自薦進入秦朝的官僚體系,只是秦朝的舉薦制度,還沒有后世那么完善,他必須找到一個能與咸陽有直接聯系的人,或者直接成為當朝三公九卿的門客,可他身無余財,窮困潦倒,根本沒有余力前往咸陽。
不過,此時倒是不用擔心銀錢問題了,韓信想,始皇陛下一定會派人來淮陰找尋自己,他只要等著就好。
倒不如趁著這幾天時間,好好謀劃一下百越之戰,到時候直接向始皇陛下陳述自己的建議。
我們如今非常熟悉的象棋,據說也與韓信有關,象棋的起源非常久遠,具體時間已經不可考,有人認為起源于先秦的六博,有人認為它起源于漢代的塞戲,還有一種說法便是創始于韓信。
象棋里面的楚河漢界,就對應著楚漢相爭時,以鴻溝為界對峙的局面。
“漢初三杰”中蕭何自污保住了官位性命,韓信被殺于鐘室夷滅三族,與他們并列的張良又是什么下場呢
青年張良停下手中的筆,抬起頭看著天幕,攤在案上的竹簡記錄著一些零散的語句他正在思索收攏天下人心的方略,準備寫一份奏折試試水,若是始皇肯用自己的計策,他也不是不能歸附秦朝。
如今天幕提起自己,還與蕭何韓信相比,張良心里一咯噔,他的結局應該不會也這么慘吧。
“張良”始皇咀嚼著這個名字,心中情緒莫名,天幕講刺秦之時便提到了這個名字,那時是作為六國余孽的代表。此刻再次提起,卻是作為一個時代的人杰。
若是此人能像蕭何、韓信一樣擁有獨一無二的才能,大秦也不是不能容
張良,字子房,戰國末年韓國人,他長相俊美,面若好女。祖父張開地,連任戰國時韓國三朝的宰相。父親張平,繼任韓國二朝的宰相。但他的父親早在公元前250年就去世了,二十年后,韓國才滅亡,據此我們可以猜測,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時,張良最少也有三十多歲了。
張良有些不解,天幕為何特意強調自己的年紀。
他不知道的是,因為史書上一句“面若好女”,后世對他的印象都是文弱多病的少年、青年時期,似乎這個人是不會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