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多次被天幕提到是很高興,但我想要的是出將入相,匡扶社稷,不想只留下幾首詩文啊。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王安石后世居然還記得我的詩。
杜牧你是不是針對我
王安石有感而發,有感而發
天幕下的人看著評論區的熱鬧,不由得感嘆,不愧是西楚霸王項羽,僅僅是懷古詩都能打起來。
也有很多人不甘示弱,將自己的詩文亮出來。
李白“項王氣蓋世,紫電明雙瞳。呼吸八千人,橫行起江東”
作為在項羽之死上出了一份力的當事人,漢初群臣也是感慨萬千。
陳平“項王禮賢下士,所以有很多人依附他,但他是卻不能知人善任,賞罰不明,只相信自家的親人,依附他的人就會紛紛離去。”
王陵“陛下雖然對人態度輕慢,但卻賞罰分明,對功臣十分優厚。而項羽卻嫉賢妒能,有功的人被他忌憚,打了勝仗也不想獎勵部下,所以才會失去人心。”
有人偷偷的打量著王陵,沒想到你這老小子這么會拍馬屁,漢王對功臣優厚你這話敢當著韓信的面說嗎
陛下有需要的時候會大方的給功臣封侯拜將,但一旦騰出手來,等著他們的就是一個個被削。主打一個實用主義
司馬遷,“項羽以霸道征服天下,卻不講信義,以下犯上,放逐義帝,不得人心,他的失敗不是天意,都是他咎由自取。”
蘇洵“項羽有取天下之才,而無取天下之慮。”
先秦的人都是第一次了解項羽其人,與后世復雜的感受并不相同。
扶蘇請教始皇“父皇,您怎么看項羽此人”
始皇“是個英雄,只是更適合做一個征戰沙場的將軍,不適合參與政治。他與韓信一樣,被劉邦、張良、蕭何等人耍的團團轉。”
扶蘇“那父皇要招攬他嗎”
始皇“扶蘇,你要記住,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只要朕想用的人,他就要乖乖為我所用,若不然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條。”
扶蘇心里雖然不贊同父皇隨意殺人,但他也不想當眾反駁父皇。天幕上那個扶蘇的經歷對他的打擊太大了,在他重塑三觀之前,可能都無法堅持自己的主見了。
少年項羽沉默了,他沒有想到這就是自己的結局,英雄末路,自刎而死
項梁及時拍醒了他,“阿羽,不要胡思亂想,這是另一個人的結局,但絕不是你的。”
項梁心中的天平又向秦皇傾斜了一些,若是終究不能復興楚國,他也要為項家子孫后代尋一條出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