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楚之間的小故事還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請大家課后自行搜集資料,拓展閱讀。
春秋之時,打得難舍難分的還有吳越兩國,“臥薪嘗膽”,“西施浣紗”,“三千越甲可吞吳”,都是吳越兩國爭霸之時發生的事。
總結一下,這一時期的諸位霸主,齊桓公尊王攘夷,晉文公會盟天下,秦穆公獨霸西戎,楚莊王問鼎中原,宋襄公春秋大義,鄭莊公四方是維,晉襄公垂拱而治,晉景公續霸中原,晉悼公獨霸中原,吳王闔閭縱橫江淮,晉定公黃池為長,吳王夫差爭霸中原,越王勾踐東南稱雄。這十二個人串聯起了整個春秋時代,他們共同見證了這數百年的興衰榮辱。
評論區
“重耳我晉國代代明君”
“可惜,你裂開了。”
“摔碎了。”
“一分為三。”
“從此就是三晉了。”
晉文公重耳
沒錯,我們都知道“三家分晉”的故事,自“驪姬之亂”后,晉國公族遭到屠戮,元氣大傷,晉文公重耳即位后,晉國公族已無力輔政,為了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晉文公開創了一個新的制度卿族輔政,貫穿此后晉國歷史的卿族主要有韓、魏、趙、智、中行、范六家,被稱之為“六卿”。
晉文公重耳看著自己剛剛提拔上來的六卿,頗感棘手。公族無用,只能任用卿士,便是罷免了韓趙魏,也免不了有其他士族瓜分晉國。
而春秋末年,韓趙魏已經滅掉智氏,取代晉國只差臨門一腳,他們當即決定立刻動手,送晉國歸西
韓、趙、魏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這兩件歷史事件正是春秋與戰國的分界線。這代表著新興的相對先進的利益階級取代了落后的利益階級,曾經雄霸中原的齊、晉兩國皆被臣子顛覆,而周王室不能主持公道,卻分封其臣子為諸侯,那么是不是意味著,周王室也是可以取而代之的
細思恐極
周武王姬發不肖子孫,連家業都守不住。
周威烈王分封韓趙魏三家的周王已躺平,勿擾
齊桓公還沒有從自己慘死的結局回過神來,又聽到了齊國被田氏取代,一口老血噴了出來。
這種以下凌上的做法,徹底摧毀了周王室所代表的“周禮”。到了戰國,那就是徹底的“禮崩樂壞”,各國為了掠奪土地、人口、財富,赤裸裸的兵戎相見。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中原大地才再次恢復了穩定,有了新的可以遵守的政治秩序。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變的關鍵時期,也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發展的重要時期,在此時期內,百家爭鳴是政治思想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這是我們后面要講的內容了,請大家課后預習百家爭鳴,總結各個流派的思想。
熟悉的課后作業環節,而且這次的作業只要學過四書五經的人都能說上兩句。便是不知“百家”,儒家、法家、兵家、道家還是能如數家珍的。
眼看天幕馬上就要結束,秦始皇等不下去了。
他用自己發現的打賞功能,打賞了一個最大的禮花,糊了天幕滿屏,小希想不注意都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