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第一個客人沒多久,第二個客人就過來了。
姜麗云賣的如果是常見的包子饅頭,大家不會這么感興趣,畢竟鎮上一直有賣包子饅頭的。
但這煎餃,他們從來沒見過
這做煎餃的人把一個大鐵鍋在煤爐上挪來挪去的,他們光看著都覺得有意思
這時候的人大部分都是在家吃飯,很多人是把粥煮好之后,才出來買菜的,現在看到這他們之前沒見過的煎餃
反正也不貴,買個五毛錢回去給家里人嘗嘗也是可以的
這煎餃可是肉餡的,很劃算
第一鍋餃子做好,馮易就將那些餃子從鍋里鏟出,放在一個搪瓷盆里。
他到底不夠熟練,做的煎餃有些底下比較焦,有些則一點不焦。
他有些不好意思,姜麗云卻覺得沒什么,笑著問面前的客人“煎餃好了,你要焦一點的,還是要不焦的”
“我要焦一點的”
“我要不焦的。”
“我買一塊錢的餃子。”
“我買五毛。”
眾人紛紛拿錢買煎餃。
因為姜麗云寫了五毛六個,幾乎沒人單個買,都是五毛五毛買的。
買著買著,還有姜麗云認識的人來買,比如磚瓦廠那些工人的家里人。
孫翠翠是孫金山的妹妹。
孫金山不住磚瓦廠,是回家住的,昨天回家之后,他一直在說姜麗云做的
餃子多么多么好吃,還給了孫翠翠兩塊錢,讓孫翠翠早上買菜的時候,順便買點煎餃回去,全家一起吃。
孫翠翠惦記著這事兒,到了鎮上之后就開始找煎餃攤,可惜等她找到的時候,馮易剛好賣完一鍋,要等下一鍋。
反正她不急,就等一下吧見煎餃好了,孫翠翠連忙把自己的搪瓷杯遞過去“我買兩塊錢的煎餃”
這次給他們裝煎餃的是馮易,姜麗云包一鍋餃子的速度趕不上馮易做一鍋餃子的速度,現在已經沒有餃子給他煎了,于是他就開始賣煎餃,姜麗云則在后面包餃子。
煎餃是現做的,需要時間等待,他們攤位前就總有人等著。
這世上有很多人愛湊熱鬧,看到人多就過來看看,看了之后發現賣的是新鮮東西,又想買heihei
如此一來,就顯得姜麗云的生意特別好。
孫翠翠拿著二十四個餃子從人群里出來,長松了一口氣。
她哥昨天言語間挺擔心的,怕姜麗云和馮易的餃子賣不掉,現在看看heihei她哥就是空擔心。
人家生意可好了
這餃子也真的香heihei
孫翠翠早上出門的時候沒有吃早飯,她迫不及待拿了個餃子,一口咬下去heihei
煎餃跟蛋炒飯、炒面一樣是誘人的糖油混合物
油煎得脆脆的餃子皮里面,包裹著油脂豐富的豬肉,給孫翠翠帶來極大享受
換作三十年后,孫翠翠這樣的年輕姑娘吃煎餃之前,可能會考慮一下熱量,但這是大部分人肚子里都缺油水的八十年代
孫家條件不錯,但也不怎么吃肉,吃了一個餃子之后,孫翠翠忍不住又吃了一個,接著是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heihei
農村的女孩子胃口好得很,孫翠翠一口氣吃了十二個,然后打著飽嗝去排隊,又買了一塊錢的煎餃。
嗯,之前吃的,就當是她花自己的錢買的
騎著自行車帶著煎餃回家的路上,孫翠翠還在不停地打飽嗝。
趙海是鎮上初中的老師,他不是本地人,剛被分配過來,獨自一人住在教師宿舍里。
他們學校的食堂有午飯和晚飯,但早飯是沒有的,趙海就一直在鎮上買早飯吃。
他一般都吃包子和豆漿,但今天,還沒走到包子鋪,他就被一個小攤子給吸引了視線。
東北煎餃聞著還挺香的
趙海是個讀書人,胃口不大,他看了看那煎餃的個頭,就只買了五毛錢,又拿著自己的杯子,去包子鋪花一毛錢買了一杯豆漿。
來到學校里,他先拿出豆漿喝了一口,然后才取出自己的筷子,夾了一個煎餃吃heihei
這煎餃太香了,真的太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