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人一旦做了決定,就不會改。
哪怕她兒子在她面前又跪又哭,她也不為所動。
不過那時候,她當真看了不少好戲,也是那時候,她才知道她兒子背著她兒媳婦,在外面養了小三,小三都懷孕了,還是馮易重病的時候懷上的。
這樣的兒子,她寧愿沒有。
她將自己的遺囑的內容公開,又收攏手上的生意,雇了好些人照顧自己。
她要是死了,她的保姆護工就沒錢拿了,他們照顧她的時候,稱得上盡心盡力。
但這些人再怎么用心,也遠不如馮易。
姜麗云對自己上輩子為之付出了很多年的兒子沒有絲毫留戀,倒是馮易她真的很想他。
姜麗云洗完衣服回到家,見姜麗萍已經回來了,她父親則坐在門口摘毛豆莢。
毛豆就是沒成熟的黃豆,可以連著豆莢一起水煮,也可以剝出豆子做菜。
姜麗云去世的時候,她的父親已經去世很久了。
她母親去世后,她父親愈發寡言少語,沒幾年就跟著沒了。
今年,她父親算實歲,已經五十五歲,他頭發花白,嘴里沒什么牙齒,瞧著已經完完全全是個老人。
在她年少時,一直覺得五十歲的人,就已經老了,死了都正常。
但從八十年代開始,大家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很多這個時候她眼里的“老人”,之后二三十年都沒什么變化,村里很多跟她母親差不多年紀的人,在她去世的時候,都還好好活著。
她的父親和母親都去世太早了,以至于沒享到什么福。
姜麗云詢問自己的父親“爸,你今天買了什么菜”
姜父小時候摔斷腿沒得到
醫治,就成了個瘸子。
那年頭的孩子本來就沒個正經名字,他瘸了之后,大家開始叫他姜瘸子,叫著叫著,這就成了他的名字。
后來新中國成立,這名字還被寫到戶口本上。
至于姜母,她是春天出生的,姓吳,叫吳小春,村里人都叫她“小春”。
姜瘸子見二女兒問自己,咧嘴一笑“我買了一塊豆腐,切了半斤豬肉。”
聽到“豆腐”兩個字,姜麗云沒忍住笑了笑“我去做菜。”她爸去鎮上買菜,必買的就是豆腐。
她大哥結婚之后,家里不好只吃地里蔬菜,她爸就天天去買菜,偏又買不起肉,就每天打一塊豆腐回家。
她那個大嫂因為這件事還鬧過,說是見了豆腐就想吐。
但這真的沒辦法,這年頭肉還是奢侈品,他們家吃不起。
她上輩子愿意嫁給謝祖根,就有謝家伙食好的緣故。
常年吃不飽吃不好的人,對食物,尤其是對肉的渴求,是一直能吃飽吃好的人難以想象的。
她上輩子剛嫁去謝家的時候,見謝家天天有葷菜,一度覺得這是再好不過的日子,以至于渾身上下充滿了勁兒,再多的活兒都愿意干。
后來離婚自己開了小吃店,手上有了錢,她更是天天吃肉,米飯一頓要吃兩大碗。
別看她現在挺瘦的,被謝祖根撞癱瘓的時候,差不多有一百四十斤,要不是馮易力氣大,都照顧不了她。
剛重生就有肉吃,還挺好的。
姜麗云掂了掂手上的豬肉,又去看那些蔬菜,琢磨等下要做的菜。
這時節地里菜蔬很多,姜麗萍一點不客氣,弄回來不少。
姜瘸子在剝的黃豆就是她弄回來的,原本是她在剝,后來看到姜瘸子回來,她就說上面有刺毛蟲,讓姜瘸子幫她剝。
這會兒見到姜麗云,她又道“麗云,你幫我把芋艿刮一下,我不會。”
這會兒芋艿剛長成,拿來燉肉紅燒都是很好吃的。
這東西是實打實的碳水,姜麗云重生前都是拿來當飯吃的,但這時候的人都拿它做菜,這樣的話,就要把皮刮掉。
農村人一般都是用鐮刀來刮,這是需要一定技術的,這也就算了,有些人刮芋頭的時候,手還會癢。
這樣的活兒,姜麗萍自然不愿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