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岌岌可危的理智
孟硯青說服了秦楷庭,心中也是大定。
她明白,說服了秦楷庭,至少這個人將來便是朋友,是合作伙伴,不可能是敵人了。
她如今也偶爾關注下羅戰松的情況。
她最近雖然不怎么去首都飯店,但是胡愛華一直守在那里,她又是個會交際的,現在和那邊幾家銀樓專柜的掌柜經理都特別熟,如魚得水的,倒是知道不少消息。
孟硯青這才知道,羅戰松這個人,擁有上輩子的一些記憶,一計不成自然又生另一計,聽說他現在去了一家知名老品牌的珠寶公司,叫做永祥銀樓的。
這永祥銀樓在解放前也是多少年老品牌,解放后公私合營,成了國有企業,不過這些年一直在走下坡路。
現在改革開放,這永祥銀樓也開始經營珠寶進出口業務,并且專門設立了一個永祥珠寶進出口公司,羅戰松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毛遂自薦,過去永祥珠寶進出口公司做了總經理。
這本來也沒什么,不過孟硯青聽著,他竟然跑去了云南一帶,派了人在那里走家串戶,收購云南當地老百姓手中的翡翠貨品,然后賣出去賺外匯,聽說這買賣進行得還不錯。
胡愛華提起這一出,倒是觸動了孟硯青的心事,讓她想起那本書中的一樁故事,這甚至涉及自家往日的陳年舊事。
她家祖上是做珠寶玉器生意的,清朝時候,翡翠大熱,孟硯青祖爺爺就曾經在云南特設了鋪子來收購翡翠原料。
那一年孟家在云南的玉料鋪子掌柜發現一塊翡翠原石,那是云南一位白夷土司從緬甸巴莫土司手中購置的,花費了十一萬兩白銀。
那翡翠品質上乘,每一處都能隱隱見綠,種水通透,流光溢彩,猶如春日江水一般。
這掌柜是機警人,當時見到這翡翠原石,便知道這是至寶,先穩住了那白夷土司,之后馬上派人回來請示,快馬加鞭的消息趕到了當時的北京城,孟家祖爺爺當機立斷,親自趕赴云南,花費一十六萬兩白銀從那土司手中買下了這塊原石。
當時那玉石出料的坑叫四十七坑,所以那個坑中出產的翡翠便叫做“四十七萬種”,這塊翡翠便被稱為“卌七萬種”,俗稱“四十七萬種翡翠原石”。
這本是世間無雙的至寶,當時孟家得了這塊翡翠原石后,自然有一番大盤算,想著請了能工巧匠,務必雕琢出世間罕見的驚世之作,要流芳百世,如此一來,孟家也要隨著這無雙翡翠之作寫在史書中。
只可惜,晚清時代,國內正處于亂世,戰火紛飛硝煙四起,幾百斤重的翡翠原石要想從云南運往北京城,千里迢迢,還不知道要遭遇多少禍事,孟家祖爺爺心里沒底,也生怕得來不易的翡翠原石就此打了水漂,當下只取了其中最精華的一塊翡翠石,并雕刻成了一只展翅欲飛的翡翠鳳凰這成為她嫁妝中的一件。
而其余的翡翠原石,便被藏在了云南,想著等到有一日國泰民安時,再取出來加以利用。
可是那個時候兵荒馬亂的,哪能得一個富貴安穩,這消息不知道怎么就此走漏了,當時云南總督馮天愚帶領人馬,挖地三尺,找到了孟家保存的這塊翡翠原石,運往北京城上繳給慈禧太后,于是孟家三十幾萬兩白銀就此打了水漂。
奈何這慈禧根本沒把這塊翡翠當回事,放在頤和園里吃灰,一直到清王朝敗亡,這翡翠原石在北洋軍閥,盜墓賊和戰爭販子之間幾次輾轉,神龍見首不見尾,最后據說終于落在了滇系軍閥手中。
其實孟家家大業大,這塊翡翠原石當時花了幾十萬兩銀子,多少年后的孟硯青未必非要惦記著這一出,但是孟硯青的翡翠鳳凰來自這塊翡翠原石,她自然是對此一清一楚。
而更可笑的是,在那本書中,自己兒子和羅戰松為了爭奪這塊翡翠原料,打得死去活來,這才導致后續中了對方圈套,慘敗收場,也是諷刺了。
孟硯青開始從頭到尾琢磨著這件事。
其實自己兒子和羅戰松如今已經幾乎不可能對上了,看兒子那不開竅的樣子,讓他去瘋狂迷戀一個什么寧夏感覺他就不是這塊料。
不過羅戰松此人,到底來自幾十年后,他所知道的一些信息,是那本書中沒有,且也是自己不能知道的。
而因為這本書本身就是以他為中心,冥冥之中,顯然他也擁有一些所謂的什么氣運,或者說能力
很明顯,他知道“卌七萬種”的消息,這塊翡翠料子顯然在他的長遠規劃中,他必然惦記著這個物件。
當然了,就他目前的實力來說,他還沒有實力去打這么一塊舉世無雙翡翠原石的主意,他現在的目標顯然是,熟悉云南一帶翡翠市場,同時想積累更多的資金,為自己積蓄更多力量。
如果這樣的話,那無論如何,自己和這個龍傲天終究也會對上。
無論是翡翠,鉆石,還是黃金,殊途同歸,大家都是一個池子的魚,不是互相合作的朋友,那就是爭得頭破血流的敵人。
更何況,若是那“卌七萬種”,不說其它,就是自己嫁妝里那翡翠鳳凰,她都是要爭一爭,對那“卌七萬種”勢在必得。
孟硯青突然覺得任重而道遠。
以前的時候,她也許沒什么實際感覺,畢竟她是無欲無求的性子,想著什么事都可以一步步來,活著就挺好的。
但是現在,開始得寸進尺了,特別是眼看著這羅戰松扎煞著翅膀,正一步步走向上輩子的發展,這簡直是攔都攔不住。
她更感覺到了命運的力量。
于是在這種壓力下,她也想了很多,想起兒子,想起陸緒章,也想起自己的將來。
瞬間,所有的不滿和怨恨全都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