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打擾朕看天幕。”
秦始皇依然目不轉睛地看著天際之上,這憑空出現的玄奇異象,可比虛無縹緲的海中仙人重要得多,那是在分析古往今來天下的大勢、將要透露出未來無數珍貴的信息。
至于所謂神山,則稍后再議吧。
秦始皇,十三歲即位。
三十九歲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五十歲出巡之時駕崩,其在位,共三十七年。
剛刻完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瑯琊臺刻石的秦始皇
什么朕只活了五十歲
此時,正值秦始皇二十八年,也就是他從十三歲即位至今,又過了這么多年歲。這一時空,嬴政已經四十一歲了。距離統一天下,也只不過才兩年光陰。距離五十歲,只剩下九年。
按照天幕所使用的紀年法來計算,今年是公元前219年,而他將會在公元前210年死去。
秦始皇大驚jg
雖然人終有一死,但在得知自己的死亡日期之時,饒是這位千古一帝,也難免心有愴然。更何況在成就了如此偉業之后,更是不甘于如此短暫的壽命,再者說來,他還有許多事情尚未完成
秦始皇“剛才你們說什么”
“長生不老藥”
秦始皇隱隱有些動搖。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采用郡縣制度、推行中央集權的君主,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他實行的政策,如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制度等等,對后世的影響十分深遠。他奠定了中國政治制度兩千余年的基本格局。明代的思想家與文學家李贄,也將他譽為“千古一帝”
伴隨著空靈縹緲的天人之語,天幕之上又緩緩展開一系列的表格與圖案。
從左到右分別為
趙國為質、即位掌權、滅盡六國、開創帝制、巡游求仙、焚書坑儒、沙丘病逝。
畫面一閃,又出現新的列表
政治首稱皇帝、中央集權、郡縣制度、統一六國、南征百越、北擊匈奴、開發北疆、開拓西南、修筑長城。
經濟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修筑馳道、重農抑商、徙置富豪。
文化統一文字、統一風俗。
在這些概括性的敘述后面,還帶有省略號。除此之外,還有小段的文字,分別闡述了其中較為具體的情況,比如“趙國為質”的詳細信息等等。
除了秦國的歷代國君之外,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以及大大小小的國家,他們在各個不同的時空里都看見了秦始皇的諸多成就。
煩躁,心里堵得慌
但是他們又不得不看下去
天幕上出現這等奇觀,任誰也不想錯過。他們生活在歷史的早期,對未來的發展也是充滿了無限的好奇與期待。他們還在迫切地期待著
將來會有六國的后代再度崛起。
滅了秦朝、秦始皇
而秦始皇本人,則是一眼看見了“巡游求仙”那一欄的具體內容。
當初,燕國人宋毋忌、羨門子高等人,說世上有一種成仙之道、形解銷化之術,燕國與齊國的迂怪之士都爭相傳習。
齊威王、宣王、燕昭王都相信了他們的話,派人入海,尋求蓬萊、方丈、瀛洲。他們說這三座神山在渤海之中,距離人間不遠。
只不過,凡人將要抵達的時候,風就會把船吹走。曾經也有人抵達那里,看見仙人與不死之藥都在那里。
秦始皇一眼望到這些,覺得有些不對勁。
他知道天幕并非出自仙人之手,而是由后世之人通過某種手段,投映在這天空之上。
他繼續看下去。
等到秦始皇巡游海濱之時,齊人徐市等諸方士紛紛爭相上書,向他說了這些事情,請求齋戒后帶領童男童女尋求三座神山。
于是,秦始皇派遣徐市帶領數千名童男童女入海,尋求蓬萊、方丈、瀛洲。然而,他們的船在海上因為風勢不順,而不得已返航,說是“雖然沒能抵達神山,但已經望見了。”
秦始皇感覺哪里不對jg
后來,秦始皇出巡去往碣石,派遣燕人盧生尋求羨門。盧生受到派遣,入海尋仙,回來后,將錄圖書上的讖語,奏報給秦始皇,說是“亡秦者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