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于干旱區域,又以時下技術能實現的水利工程,韓徹一共想到了兩項坎兒井和防滲水窖。
坎兒井是利用和開發地下水,也被喚做井渠。
在將工人召集一定數量后,韓徹便帶領他們去到了勘測并規劃好的第一處施工點,位于柏州轄下三縣之一的漠縣。
韓徹這次找鐵匠打造的鐵鎬是可活動的,一套配制兩個頭,一頭的形狀類似于镢頭,可用于刨土。另一頭則較尖,作用于碰到較硬的土質或石塊樹根時。
除了鐵鎬,還有時下常用的鐵鏟等挖鑿工具,韓徹也都有做配制。
最先動工的是下游部分明渠的首段,還有坎兒井的龍口。
接下來,便是按照之前規劃好的,朝上游方向逐段開挖豎井。同時,每挖好一個豎井,便馬上安排兩人下去,一朝上游,一朝下游的分挖連接豎井的暗渠。
衙門不拖欠工錢,前來做工的漢子們拿著又比較順手的工具,進程比韓徹預計的還要來得迅速。這也跟伙食管飽有很大的關系,柏州缺水貧瘠,地里作物產出實在有限。大部分的百姓平時自己在家中是根本沒辦法實現頓頓管飽的。
但在這里做工,吃食跟上,體力自然便也能跟上。
況且坎兒井的作用,韓徹在一開始便詳細的跟他們講解過一番。前來做工的百姓聽說有了這個坎兒井,便能解決他們這里的缺水問題,自然干勁也十足。
接下來的時間里,附近一些百姓還自動自發的跑過來幫忙。
豎井和暗渠等工作他們不方便參與,但幫忙運輸挖鑿出來的泥土砂石等雜物,卻還是沒問題的。
柏州第一條約五公里的坎兒井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快速被修建好。
只見這修好的坎兒井很快便有水流通過暗渠流到明渠來,流速雖較為緩慢,但水質干凈又清澈。有那百姓忍不住伸手舀了一捧水入口,冰涼的清水入喉,只覺得這炎熱的夏天所帶來的暑氣也瞬間消失無蹤。
附近的百姓這下子更是每日都要跑過來,稀罕的看著明渠里緩緩流動的清水,不少其他村的人還追問準備離去的施工隊“什么時候才能輪到我們那修建啊”
“不要工錢也行,只管我們吃飯便好。”有那其他村的村民,還這般言道。
實在是家里窮,若衙門不管飯的話,似這般高強度的體力勞作,他們的身體也難免會吃不消。
對柏州的百姓而言,水的珍貴真的無法用言語去形容的。過去當地人用水,都是在自家的農田或者是家門口,修建一個水窖用來存儲雨水。
在沒有好的防滲技術和過濾技術的時下,他們常年飲用的水可想而知。
韓徹也想讓各村都能盡快修建出一條坎兒井,滿足百姓日常的部分用水需求。于是韓徹便讓有過經驗的這批人,攜帶衙門的工具分別去往各村,帶領當地的百姓在事先勘測規劃好的點開挖動工。
一時間,整個柏州的所有農戶,幾乎都自主自發的參與進來。
就在整個柏州百姓都熱火朝天的投入到坎兒井修建的忙碌中時,閆家主和閆四郎也帶了人去親自瞧了修建好的那條坎兒井。
這一看,閆家主便沉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