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門做完登記,立即便按所登記的戶籍,先從每戶中挑選出一名身強力壯的漢子,讓他們去參加修路。
這天傍晚,有那山間土著便偷偷溜去找阿義他們“如何辛苦不辛苦”
“你們自己看,我這樣像是很累嗎只要韓大人在,往后每年我都愿意來服徭役”阿義笑得一臉樂呵呵的說道。
“早上一起來,就先讓我們吃飽飯”與阿義一同被分派來修路的同伴補充道。
“這么好”前來詢問情況的土著們滿臉羨慕。
“何止啊中午吃飽飯還能休息半個時辰。到了晚上,還會讓我們吃一頓呢”阿義得意的炫耀道。
“那,那這豈不是一天給吃三頓了”眾人驚呼。
要知道,時下的百姓還都只是食用一日兩頓。且便是農忙時,也不是人人家中能保障頓頓都飽腹。
安南自從兩季稻栽種起來后,糧價便一直比較低廉。韓徹考慮到修路又是重體力活,對伙食這一塊的標準便定為,最起碼得保證大家能吃飽。
于是當初說的是兩頓保管,實際卻是一日三頓,又如何能不讓人歡喜。
有阿義這一群人現成的例子在,衙門這邊馬上便迎來了一大波也要來造戶籍的山間土著們。不多久,其他山間寨子的土著們也跟著來了
修路有了這群土著們的加入,原本進程就快速,眼下便越來越快。
這次的修路,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可以說是道路擴建。
在考慮到白砂糖和棉冰糖的售賣,如今往來安南的外地商賈行人越來越多,韓徹便讓大家修路時,切割分半的方式分別開展。
先修事先規劃中需要增設擴建較多的那半邊,再留原路較多的半邊道路先不動,保障行人和牛馬車能基本通行。
安南氣溫常年溫暖,進入秋冬后,天氣越發干燥,修好的道路也只需晾曬三兩日便可撤掉遮擋物,供人在上面行走。
新修出來的那半邊道路平整又光滑,牛馬車從上面行駛時,也減少了顛簸。使得往來安南的外地商賈行人,紛紛驚訝贊嘆。
“待到另半邊道路也修建好,安南這官道應該能有二等一級了吧”有那從富庶府州而來的商隊還這般感嘆道。
然他這話才剛出口,商隊里另一人便道“我看不止你算一下那半邊未修道路旁邊打的木樁到這頭的距離,加一起怕是能夠得上一等二級”
“嘶一等二級”
“安南府庫竟這般充實了嗎”
也莫怪這些人如此震驚,如一等以上的道路,眼下便是一些府城的官道,也不一定修建出這般的標準。
朝廷對各地所修道路輕重次序分明,因此道路修建便也成為地方主官升遷資序制度考核的一部分。
安南地理位置偏僻荒涼,使其經濟發展嚴重滯后,再加上惡劣的自然環境,故歷來被列入遠小,轄內道路修建便被劃歸為最末等的三等路分。
隨著這兩年往來安南的商賈行人的增多,這些道路便越發顯得狹小又殘破不堪。
道路修繕的越好,對往后的安南百姓的生活來說便越有益處。但韓徹這次大手筆修路,卻不止是因為這個原因。
要知道按照眼下朝廷的政策,官員不止是政績升遷跟稅收有關,便是收入多少也跟稅收相關。
安南過去貧窮,連府州下發的稅收預算都完不成,郭楊二人都有辦法貪墨。而如今安南縣衙府庫的銀錢充實起來,除了需要上繳朝廷和府州的那部分,剩余部分韓徹私人取用都是合法默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