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今日那店家派人過來送了好些你要的藕種和蓮種”柳氏一見著韓徹,便立即告知他這事。
“那這可太好了。”韓徹聞言,也忍不住高興。
早從去年剛穿越時,韓徹便一直在琢磨適宜安南的生財之道。
韓徹想要的當然不止是讓安南百姓能有飯吃,他還想讓縣內百姓擺脫貧困。
對于一個農科技術人員來講,搞農業技術,做農業推廣和培訓,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改善民生。
可縱使南方氣候溫暖,雨水充足,更適宜農業發展。但在時下,政治和經濟卻是以北方京城為中心。
如安南縣,就屬于一個地里位置極其偏遠,環境未能得到改造還處于原始化的一個人煙稀少的艱苦之地。
也正因此,安南才會成為歷朝歷代,官員被貶謫的首選地之一。
安南在時下的道路狀況也是非常糟糕落后的,從原主的記憶里,韓徹知道現今朝廷對官道的修建是有分等級的。
第一等級,也叫重路,只有以京城為中心的幾個重要州郡才有條件修建。
第一等級里還有一等二級之分,也多是北方或上等州郡才有。
在第一等級下面,便是二等一級,二等二級。
而安南,是最末等的三等遠小。
由此可見,安南這邊的經濟何其滯后。
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
路不修,安南的農產品便很難將其推銷出去,打開大市場。
可修路是件大工程,先不說它短期內沒法完工,單說這修路的銀錢,韓徹也是拿不出來的。更別說,衙門如今還被郭楊二人掌控。
韓徹思來想去數久,終于被他想到了一個耕種時間短,又不會太受偏僻地理位置影響的農副產品藕粉。
安南目前的情況,農產品不適宜走大眾款,只能另辟蹊徑,取巧,取稀有。
藕在這個時候雖已經被大眾熟識,但曾經被獻為皇室貢品,被眾多詩人題詞贊賞的藕粉卻還未有人發明。
時下名人雅士又多喜蓮,贊其品性高潔。故京城雖因天氣寒冷,一些達官貴人和富戶也皆愛在家中種植。
其栽種目的自然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觀賞。
京中人平時吃的藕,多是距離京城較近的一些地方運輸過去的。就韓徹所知,京中藕價并不便宜。
不過京中并不便宜的藕,在安南價錢卻很低廉。
更準確一點來講,安南這地方所生產的農產品,任何一樣都便宜。但是這么一來,以種地為生的農戶家中便更為貧苦。
韓徹也是早在年前便派人去購買藕種,奈何安南地方太小,韓徹要的訂單量又太大,將整個縣城的商鋪找遍,方才尋到一家店老板表示,如果愿意給他們一點時間,或許能將韓徹要的藕種數量弄來。
柳氏見著韓徹此刻全身心的奔赴在那些藕種和蓮種上,不禁心疼道“二郎,你這都累了一天,不如先去洗漱,吃些餔食,明日再來弄吧。”
瞧見天色不早,韓徹便應道“好,我這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