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韓徹剛起床就見著楊縣丞替他找尋的工匠來了。等到他吃完朝食,昨日雇傭的那對夫妻前來報道。
房屋修繕交給韓老三去盯著,韓徹對夫妻二人道“你們先去把行李放好。”
安南縣衙雖破舊殘敗,但該有的格局卻也一應具有。
整個府衙后宅院是坐北朝南的格局,韓徹住正屋,柳氏住東廂房,三娘四娘住西廂房。這對夫妻則跟韓老三一樣,都住在南面的側房。
男的姓郭,家中排行第六,今年二十一。他家婦人姓楊,二人有一子兩歲,來縣衙做事后,父母在家替其照看孩子。
郭,楊二姓在安南是大姓,昨日韓徹所去村莊便為郭家村,而楊氏娘家楊家村,距離郭家村也較近。
見二人初來,神情忐忑難安,韓徹便沒直接安排事物,而是先向他們詢問一些地里的事。
“種稻谷的多,咱們安南雨水充足,種稻谷比種麥子收成好。”郭六郎和楊氏的神色果然輕松起來。
“麥子也有種,就是種得不多。”
麥子不同水稻,同一塊地不可輪作。事實上,幾乎所有的作物都不建議輪作,只水稻情況略好些。
“收成收成今年不行,每畝只能出谷二石。”
正常稻谷收割里面有水分百分之二十左右,曬干后便只得五分之四。其中稻殼還要占據百分之二十左右,也就是最終得米率只能為百分之六十。
像這樣的產量著實低下,不過韓徹也知曉,在農業發展落后的古代,歷來產量都高不到哪里去。
所以老百姓只得多種植,產量不夠,數量來湊。年復一年的辛勤勞作,只為多口飽腹糧食。
韓徹便追問“可知為何收成不行”
“長了好多飛虱,葉子都被啃黃啃死了。”
“唉,苗株也沒長好,結了好多空粒,癟粒。”
“今年雨水比往年多吧”
“對,上半年時常下大雨。”
韓徹心中便大致明了了,稻飛虱是一種水稻常見的主要害蟲,只要前期雨水多,就容易爆發稻飛虱之害。
若沒處理好,水稻必然減產。嚴重時,減產一半甚至絕收都有可能。
更要緊的是,來年它還可能持續重發。
一聽韓徹這般說,夫婦二人急了“這可如何是好”
莊稼人全靠地里的糧食生活,今年受稻飛虱之害已經減產三成,日子已然難過。若非如此,昨日韓徹與他們言要雇傭人做事,夫妻二人也不會輕易答應,今日一早便趕來。
也并非他們瞧不上這份工,而是任憑一個陌生人突然出現,要請人去縣城做事,還言是他們的縣令大老爺,難免會讓人心生懷疑。
“莫急,時間也還充足,容我想想防治辦法。”韓徹寬慰道。
聞言,郭六郎愣住“大人,你你能有辦法”
“瞎胡說什么呢”楊氏反應快,用力推了一把郭六郎,后忙向韓徹告罪“大人勿怪,我等并非不信大人,實在,實在是太過歡喜”
“對對對,小人是過于歡喜”郭六郎說著,噗通一聲便跪拜在地上。
“無妨。”韓徹連連擺手。
他讓郭六郎趕緊起來,又喚來監工工匠修繕的韓老三,讓他將二人帶去做事。
郭楊夫婦露出松了口氣的表情。
在二人走后,不習慣被人跪拜的韓徹也松了口氣,抬腳往書房走去。
通過這些時日的情況來看,韓徹當然早就看清楚,衙門那兩位是在對他實施架空手段。
在能力上,他們任職安南多年,又是安南本地人,無論對安南政務上的了解,還是辦事的經驗,都遠超韓徹這個初來乍到者。
在消息上,衙門里的各官吏也跟他們一樣同為安南本地人,可謂上下一心。韓徹莫說管事,便是連消息,只怕也接收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