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心煩意亂。
他清楚知道鶴華公主對于天下的重要性,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站在天下黔首的位置去思考問題。
作為被嬴政滅國的六國后人,很多人看不到鶴華公主對嬴政的影響,對九州天下的影響,他們看到的是自己的國家被秦人滅亡,看到的是自己的王被殺,自己的家人慘遭屠戮,自己九死一生才逃過一劫,茍延殘喘活在這個世間,往后余生,只剩復仇。
只要能復仇,他們什么都會做,連自己的性命都可以毫不猶豫割舍。這種情況下,抓一個嬴政心尖尖上的公主來威脅嬴政又算得了什么
鶴華公主是嬴政最為寵愛的小女兒,改變嬴政治國方針的人,對嬴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六國后人必會先對腿腳不便的鶴華公主下手,抓到鶴華公主,借此威脅嬴政,一旦嬴政自亂陣腳,后面的刺殺便會變得極為容易。
而被六國后人抓走威脅嬴政的鶴華公主會遭遇什么,其結果再明顯不過,他們或斬斷公主的手,或斬斷她的胳膊與腿,只要是能威脅到嬴政的事情,他們都會做,國仇家恨橫在中間,他們不會對鶴華公主有任何仁慈與不忍,畢竟只有鶴華公主真實受到傷害,才能牽扯住嬴政,才能讓他們有可能砍下嬴政的人頭來祭奠自己的先王與死戰報國的族人。
等待鶴華公主的,將會是六國后人的慘無人道的虐殺。
之后的事情無非只有兩個結果,若六國后人的運氣足夠好,嬴政死于這場虐殺,長子扶蘇與其他幾位年長的公子們遠在南越之地,無法短時間內回到咸陽繼承皇位,留在咸陽城的年少公子們會為了皇位你爭我奪,將盛世太平的大秦拖入無邊內亂。
若有一位公子僥幸在這場內亂中勝出,那必然是與朝臣宗室們相互勾結才會迎來的局面。
主少國疑,權臣執政,嬴政原來的政策未必會保留,甚至就連大秦以法治天下的基本國策也會改變,新的皇帝被權臣送上皇位,權臣們怎會允許這種削弱他們自身權力的政策繼續執行等待大秦的,是郡縣制不復存在,分封制大行其道,各種逆行倒施的詔令接踵而來,讓這個贏政一手締造的王朝隨著嬴政的崩逝而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
六國后人會借此作亂。
但殺了鶴華公主的他們不會得到天下人的擁護,他們失了民心失了大義,他們會被千夫所指,如過街的老鼠一樣人人喊打,天下黔首會站
在他們的對立面,去擁護風雨飄搖中的大秦。
可大秦內部已亂,無法觸及到權力中心的黔首們根本阻止不了這個空前強大的王朝的崩塌,而他們對于大秦的擁護,還會讓這個動蕩不安的王朝的滅亡時間拖得無限久,久到黔首們對它徹底死心,大秦才會徹底滅亡,而后揭開群雄逐鹿戰火四起的亂世篇章。
這次的亂世會維持多久,誰也不會知道。會不會再有一個嬴政來結束亂世,讓天下九州重歸太平,卻是一個誰也無法回答的問題。
張良手指微微收緊。
他又一次清楚意識到嬴政對于亂世對于九州的重要性,可代價是他的國家滅亡,他的王與族人接連死去,他如孤魂野鬼一樣游蕩在大秦王朝的盛世太平里,周圍的繁華熱鬧與他無關。
唯一與他有關的是六國后人,他們以他為餌,策劃了這場針對嬴政的刺殺,如果嬴政的運氣足夠好,又或者他足夠心狠手辣,對鶴華公主被抓住的事情無動于衷,躲過了這場幾乎能要他性命的刺殺,但鶴華公主的死會讓這個原本便暴戾嗜殺的帝王徹底激發本性,他會以一種歇斯底里的殘酷手段報復六國后人,讓這些人明白什么叫殘忍。
不,不止六國后人,很多人都會被波及,很多原有的治國方針也會被改變,那些輕徭薄稅與民休息的政策將會成為一種絕響。
他要的從來不是世人奉他為神祇,而是要九州天下屬于大秦,所以百年之后史書工筆寫他是明君也好,暴君也罷,都不會影響他的任何決策,唯一能影響他決策的,只會是有人試圖顛覆他的王朝,謀害他的性命,讓他的萬世基業成為黃梁一夢。
所以當他發現懷柔政策無法讓天下歸心時,取而代之的是血腥殘酷的手段來鎮壓一切不從之音。
帝王手段血腥,卻無小公主出來調和,再弄來能夠畝產千斤的糧食來讓天下黔首歸心,那么看似空前強盛的大秦的命運,將會隨著帝王的病逝而土崩瓦解,而這位功績明明可以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后世對他的評價將會是如商紂夏桀一樣的暴君。
天下的命運在大秦。
秦的命運在于嬴政,嬴政性格轉折,在于鶴華公主。
無論于嬴政,還是大秦又或者九州天下,鶴華公主都是極其重要的角色。她不能死,她也不可以死。
張良閉了閉眼。不知道過了多久,他扶著墻壁緩緩起身,柴房
的門被打開,他沐浴在皎皎月色之下。
有人行刺陛下張良用盡全身力氣,喊出出兩句話,有人行刺公主
說完這兩句話,張良癱倒在地,像是被人抽去全身力氣般,他靜靜跪坐在地上,緩緩合上眼睛,如同行尸走肉。
行刺陛下與公主好大的膽子所有衛士全部去前院保護陛下與公主
后院的管事顯然知道嬴政與鶴華來天下同吃飯的消息,張良聲音剛落,便有人迅速組織衛士,齊齊沖進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