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倆說了一會兒話,薛泠星才問起了母親的事。
這么多年,她一直沒有問過母親。
雖說如今從兄長的口中聽說了不少母親當初過的有多難,但年少時,薛泠星其實是怨恨過母親的。旁人都有母親,她沒有。外祖那邊對她們也不親,只想從他們兄妹身上得到好處。她也曾問過祖母母親的去向,聽到的自然都是不好的話,自然就怨恨母親拋棄了她們。
如今看到王姝,她突然想了解母親了。
薛霽月其實也知道不多。劉氏離府的時候他年紀還很小,記得的只有零星的印象。兼之薛長風這些年不允許旁人談及劉氏,說的人少了,自然就被人淡忘。依稀記得是個話很少但很溫柔的人。
兄妹兩說了會兒話,便又提及了王姝。
而被提及的王姝此時正在與穆老先生、華勝英、嚴先生以及幾個農科屬的官員商議將推廣良種范圍擴大一事。涼州已經推廣良種快三年,覆蓋面已經很大。這三年里,因為糧食的大大增產,養活了不少不知多少涼州子民。吃得飽飯,有地種,百姓們安居樂業,西北的局勢自然就穩定許多。
兩年前蕭衍行已經陸陸續續地在各地增設了農科屬。
范圍涵蓋了蘇州、揚州、隨州、荊州、贛州等十六個州。農科屬設置成功,就需要配備相應的人手。去年年初之前,蕭衍行便已經私下增派了不少人手跟在涼州農科屬幾個負責人手下做事。如今按照各地特點分派人手,農科屬推廣良種一事就能夠鋪開來。
不過在鋪開之前,穆老先生和前大司農華勝英作為主事人,自然要來與王姝商議。
王姝才是農科屬最開始的發起人,也是良種供給的源頭。
農科屬的攤子到底能鋪多大,看得就是王姝能多少良種。要知道這十六個州里頭,蘇杭乃是大慶的糧袋子。本身農田遍布不說,氣候適宜、種植條件絕佳。完全能做到一年兩熟。若是此地納入良種推廣的重點區域,需求量是巨大的。
“安心,良種是完全夠的。”王姝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涼州的農田產出全用作種,能涵蓋三個州。何況王家在江南也是擁有大批農田的。有江南農田的支撐,這十六個州都能供得起。
有她這么說,幾位老先生就放下心來。
說起來,幾位老先生對王姝的態度頗有些意思。哪怕他們初初識得王姝時,她已經在蕭衍行的后院。如今他們還是對王姝被蕭衍行困在后院一事頗有微詞。時常就要去蕭衍行耳邊嘀咕兩句暴殄天物、焚琴煮鶴。這要不是蕭衍行是主子,他們是恨不得拍桌子讓蕭衍行放王姝自由。
用穆老先生的話來說,蕭衍行把一個救萬民于水火的圣人給藏進自己兜里了,實在是不成體統。不過他這話也就私下里跟自己學生嘀咕,不敢真到蕭衍行跟前說。
王姝知曉他素來推崇自己,聽幾位老頭的彩虹屁都聽得耳朵起繭子。華勝英老頭兒剛才忍不住又冒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話,王姝憋著嘴笑起來“先生們只管放心,良種一事必不會出紕漏。其他事我亦早安排好,爾等只管放手去做。”
后續的推廣程序自有能人操持。王姝與他們商議好推廣細節,留了他們用飯。
等這一幫老頭兒吃飽喝足離開,王姝才又回了屋里,將宴安給叫過來。
宴安方才也在旁聽,農科屬推廣良種一事他早就聽說過。先前以為是華勝英和穆老先生的功勞,如今才發現推廣農科屬的大腦是王姝。不得不說,他心里對自家老師的敬仰如高山仰止,誠心拜服。每每王姝叫他去書房時,他跑得比什么都積極。
“方才農科屬的事情你也聽了。”宴安是正經給王姝拜過師的,且是蕭衍行親自引薦的。這在古代的師生規矩中,宴安就算是王姝的自己人。王姝自然也不避諱他,“你在試驗田這兩年,應該也看到不少。試驗田的高產量都是要施足肥料的,少一分都不行。”
這一點宴安自然知曉。他從一開始嫌棄,到如今也視這些肥料為寶貝,早已完成了這個蛻變。
“農科屬推廣良種,你抽個空跟韓嘯風聯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