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三個選擇,其一是選擇英國國債,這個非常穩定,”未來可是維多利亞時代,她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女王。
她在位期間,是英國最強盛的日不落時期,殖民擴張加強,經濟文化空前繁榮。
此時的國債更是節節攀升,身價暴漲十幾倍,光是每年領到的利息年金,就一路從46,漲到12這個恐怖數字。
因此購買英國國債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且省時省力。
只不過這投資得長期持有,不能一有波動就買進賣出,而現在英國的形勢,各行各業都在蓬勃發展,尤其殖民地一個個增加,做什么都投資都比購買國債掙錢。
比如去殖民地購買土地,能以極為低廉的價格,買到超乎想象大的土地,再用特別特別低的價格,購買奴隸開墾土地,弄成糧食基地和種植園,每年都能有幾千上萬英鎊的收入,不比國債劃算
更有一夜暴富的買賣,那就是購買到礦產,無論是鐵礦煤礦,或者其余金屬礦,都能讓人瞬間暴富。
更不用說寶石礦,金礦和銀礦了,那簡直是造神傳說。
而蘇葉恰好知道不只一個寶石礦,鉆石礦,金銀礦,煤鐵之類的也知道不少。
如果凱斯奈爾將軍還在,她會毫不猶豫選定一處金礦,然后坐等賺錢就是了。
可現在不一樣,沒了將軍父親這份權勢,除非她自己的勢力搭建起來,別的還是不要想了。
礦產不可能,除非和大勢力合作開發,可人家有權有勢,為什么非得和你合作
想個辦法直接搶過去,豈不能獨吞
只有拳頭硬了,才能守住手里的好東西,不至于像小孩抱金,惹人覬覦。
種植園倒是可以考慮,尤其是英法兩國控制的殖民地地區種植園,以凱斯奈爾家族的勢力,在法國殖民地發展綽綽有余。
而派西維爾家族在這方面,也能庇護凱麗夫人母女,只不過借了別人的勢,就要讓渡一部分利益出去,即便凱麗夫人是親女兒也一樣。
派西維爾家族雖然已經償還完債務,目前生活步入正軌,家族依然在貴族圈中享有一席之地,可僅論財富,是遠遠比不上最頂尖那一批的。
像攝政王每年光年金就有十一萬英鎊,可這遠遠不夠他的花銷,欠下大量外債。
而派西維爾家族的年收入只在兩萬到五萬英鎊之間,還要供養整個家族支出,自然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收益差距大,是因為一大部分屬于田產,農產品的價格一向狂跌狂漲,極為不穩定。
出現自然災害,大面積減產時,亦或者打仗期間,海外糧食運不回英倫本土,糧食價格就會飛速上漲,直接翻一翻都有可能。
可要是一切安好,價格就會降低。
派西維爾伯爵不善于投資,守著土地過活,自然只能收益忽上忽下。
這收益看著還可以,少的時候都有兩萬,真心不少了。
傲慢與偏見的故事中,達西家族的收益每年至少有一萬英鎊,就已經是頂頂有錢的家族了,賓利每年五千英鎊也是有錢人。
這基于他們是鄉紳地主階級,并不是貴族,即便是擁有半個彭伯里的達西家也不是。
而派西維爾家族是妥妥的老牌貴族,每年的花銷超過三四萬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