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入姜煙眼簾的是斫琴圖。
畫中十幾人,長眉秀目,器宇軒昂。
有人捧著琴細細打量,有人彈奏試琴。
顧愷之的“高古游絲描”用細長卻飽滿的線條,給了這些人在畫中擁有不一般的生命。
姜煙游走在每一個制作古琴的人身邊,看著他們的手指在古琴的每一處精心打磨制作,那些線條纖細卻支撐起了每一個人的風骨姿容,像是將他們真實的帶到她的面前。
親眼見到了制作古琴的全部步驟,看到古人在對待古琴上的小心和嚴謹。
若非愛著,又怎么會如此呢
正如顧愷之也挨著作畫,他的筆帶著所有的想象乘風而去,那些色彩與山水融合。
將千年前的景象可以順利搬到絹帛之上,傳遞到千年之后。
顧愷之高興得完全不掩飾自己的激動與得意。
就是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他竟然有一日可以入自己的畫。
“還有走”顧愷之迫不及待的帶著姜煙繼續往前走,他還想要再看看,再去多一點的畫里看看。
原來畫外畫里,竟然真是兩個世界。
曾經,他距離這個畫中世界只有一紙之隔,如今真的如愿以償了
姜煙看到了夏禹治水圖、虎豹雜鷙鳥圖、水府圖、女史箴圖
每一幅畫都讓姜煙覺得美不勝收。
畫中意境安寧和諧,秀骨清像,她能看到每一個人在畫中都帶著靈魂。
山水都仿佛有流水淌過,清風撫過。
在顧愷之的畫里,你是感受不到東晉跌宕的社會,只能體會到一片寧和。
“痛快”顧愷之停下腳步,又回到了洛神賦圖里。
曹植還在順舟而下,追尋神女的身影。
顧愷之雙臂張開,驟然倒下,躺在畫中的岸邊,任由自己在畫中變老。
“我生前一直不覺得自己多有價值。我不過是個會畫畫,且畫得很不錯的人。沒想到后世竟然如此喜歡我的作品。”
顧愷之不算是個謙虛的性格,若是他再年輕一些時候,只怕早就跳起來拉著好些人反反復復的提起這件事情了。
年紀大了,自覺德高望重還是稍微收斂點的好
他這么想著,但眼角眉梢的喜色哪怕是霜白鬢發也擋不住的。
“我很開心。”
顧愷之道。
“真的很開心。”
停頓片刻后,又重復了一句。
姜煙第一次在幻境里看到有人得知自己名傳千古后會這么直白的表現出高興的情緒。
有那么一瞬間,姜煙覺得自己跟顧愷之的距離瞬間拉近了許多。
“我不是曲高和寡,也不是那些人口中一事無成的癡兒。我有我的畫,哪怕真跡不再,卻有摹本流傳于世。我的畫技傳承千年,山水融于絹帛紙張。”
如果不是這次意外去到現代,顧愷之不會知道這些。
畢竟,同時代有名的畫家并非只有他一個人。
前有曹不興,后有陸探微和陸探微。
顧愷之覺得自己根本沒有什么名氣,只一個“癡”的名聲,傳得人盡皆知。
“我爹從未想過要我光宗耀祖,如今倒是意外成了”顧愷之笑著坐起來,雙臂撐在身后,又示意姜煙坐下,繼續說“我想,在你那個時代的相片出現之前,畫是與人息息相關的。沒有人不想將愛人、思念的人留在眼前。更沒有人不想將山水秀麗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