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湘靈,別說陪三弟抓螞蚱,就是讀書也忘記了。
三個年紀不大的少年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年紀最小的白行簡忽而跑在前頭,忽而跟在后面。
手里要么抓著一只螞蚱,要么捏著的兩根狗尾巴草。
三個小小的身影,朝著陽光明媚處奔跑。
最是少年風光好。
白居易看著年幼的自己和湘靈,呆呆的站在那里看了許久。
“那便是湘靈姑娘”姜煙也起身,在看不到那三個人的人影后,這才走到白居易身邊。
盡管有人說白居易是渣男,尤其是晚年時期。
但事實上,白居易在年少時也有一位戀人。
只是因為門戶的關系,兩人并沒有在一起。
無論是因為愛情,還是因為仕途,白居易直到三十七歲才娶妻楊夫人。
白居易頷首,仿佛還能聽見少女輕靈的歌聲傳來:“若是早些與她說清楚就好了。”
他娶妻后,曾與夫人出行時見到過流離失所的湘靈父女。
湘靈那時還未婚嫁。
匆匆一見后,白居易年逾五十后又回到了宿州,只是物是人非,湘靈也再無蹤跡。
“罷了。”白居易嘆著氣,轉身便要離開。
周圍幻境也隨著他的情緒發生變化。
就在姜煙以為或許能看到青年時期的白居易時,眼前出現的竟然是另外一個小男孩。
和年少白了頭的白居易不同。
這個小男孩看起來明顯家境更差一些,但面容精致,一看就知道以后是個帥小伙。
“微之幼年時便如此好看”白居易看到年幼的元稹,之前落寞的情緒瞬間消散,滿眼都是趣味的看著那個蹲在地上用樹枝寫字的小男童。
“可我還是覺得,樂天少年時更好啊”元稹也出現在幻境中,和白居易一樣揣著袖子,兩人都坐在門框上,癡癡的看著院子里的小男孩寫字。
如果說白居易的童年時期是清苦,那元稹的幼年時便是貧苦。
白居易還沒有衣食憂慮,但元稹卻在父親去世后,被同父異母的兄長趕出家門,與母親相依為命。
“微之,你受苦了”白居易看著年幼的元稹跟著母親讀書,日子過得貧困。舍不得用紙筆,便用樹枝在地上練字,就連學習的書籍都要想辦法去借。
他從前聽元母說過母子倆從前相依為命的日子,卻從未想過,親眼見到遠比他后來聽說得還要讓人心酸。
元稹倒是看得很開,擺手道:“也沒什么。待我考上明經科后,日子就好過了不少。這只是暫時的。”
和白居易二十幾歲才踏入仕途不同。
為了生計,元稹十四歲便考上了明經科。
公元800年,二十八歲的白居易得在浮梁任職的兄長白幼文和宣州溧水縣令的叔父白季康引薦,由宣歙觀察使崔衍選送入京趕考。
得中后,白居易甚至在雁塔題名時,意氣風發的寫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1
公元803年,白居易與元稹初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