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長孫皇后,唐太宗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入國事中。
國事之外,便是將年幼的兕子和稚奴帶在身邊親自養育。
于國,他是英武不凡的天可汗。
完善從隋朝便存在的科舉制,行府兵制,均田制。
貞觀之治下,大唐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大唐率軍征戰四方。除了三征高句麗而不得,其他的戰役可謂是所向披靡。
因此,李世民也成為西域諸國的天可汗。
設安西都護府,西域諸國來唐朝貢。
滅薛延陀。于漠北設安北都護府,漠南設單于都護府。
大唐疆域南至羅伏州,便是如今的越南河靜。北達玄闕州,如今的安加拉河地區。西括安息州,如今的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東及哥勿州,如今的吉林通化。
至此,大唐疆域比之以往各朝各代,達到最廣。
真正的做到了萬邦來朝,臣服于天可汗的威嚴下。
也只有這樣的李世民所開創的大唐,才能讓賀知章寫下“昭昭有唐,天俾萬國。”的詩篇。
可于家。自長孫皇后去世,李世民的家便不再成家。
年幼的兕子去世,安樂公主去世,太子謀反。
這一樁樁一件件,讓李世民甚至都懷疑這是不是當年他弒兄逼父殺弟的報應。
“我如今,竟然也體會到了父親當年的感覺。”李世民自嘲一笑,隨后捏緊雙手,看著前方的太極宮“我如當年所說,當了一個好皇帝,卻不能當一個好父親。若是觀音婢知道承乾的事情,她會怪我的。”
承乾是他們第一個孩子。
那時還在天策府,他是秦王,觀音婢是秦王妃。
他們一家很幸福的生活著。
“那你后悔當皇帝嗎”姜煙知道自己這個問題有些多余。
只是現在的李世民正處于脆弱的時候,姜煙很想知道,在這一刻他對當年的玄武門之變有沒有過后悔。
李世民好笑的看了他一眼,隨后道“不后悔。為什么要后悔。若非我,會有這大唐盛世嗎今后史書工筆將如何寫我,哪怕繞不開玄武門之事,也不能否決我為大唐做的一切。”
姜煙蹲坐在旁邊,看著李世民站在高臺上。
自魏征提醒后,他便鮮少來這個地方眺望昭陵了。
姜煙并不清楚此刻的李世民心里在想什么。
或許,在想他的大唐。
或許,在想他的觀音婢。
而這個王朝,終究要交到另外一個人手中。
公元649年,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于終南山去世。
分離十三年后,李世民與觀音婢在昭陵重逢。
凌煙閣尤在,閻立本所繪畫像栩栩如生,褚遂良的字清朗秀俊。
卻少了那個時常來懷念的人。
同年,被李世民帶在身邊養育過的長孫皇后第三子,李治登位。
大唐從貞觀步入永徽,也將邁向另外一個高峰。
姜煙站在太極宮,這座輝煌的宮殿在今日換了一個主人。
眾人都期盼著這位太宗之子會帶給大唐如何的驚喜。
事實上,李治作為皇帝做得其實是很不錯的。
奈何比起輝煌出色的父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妻子,顯得李治的存在感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