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就是兩軍交戰之處,丹水河畔
他們站在高處,戰場上的那些人看著不過是一個個小黑點。
密密麻麻,看得姜煙震驚到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此刻的心情。
這便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大的殲滅戰嗎
對姜煙來說,戰爭距離她太遠。
尤其是這種冷兵器戰爭下,沒有視覺沖擊的肢體血肉橫飛,只有如蟻般的進攻碰撞。
人的吼叫聲,比戰馬還要震耳欲聾。
兵戈碰撞之間,姜煙還能回憶起剛才身處戰場中的激烈廝殺。隔著這么遠,她也依然覺得自己鼻腔內涌動著血腥味。
“害怕”白起看出了姜煙的害怕,以及竭力控制的顫抖,看著前方的戰場,抬手對身邊的兵將傳令。
所有秦兵以頹勢,且戰且退。
“這,是戰場。”白起把姜煙丟上旁邊的一匹馬。
在幻境里,他絲毫不擔心姜煙會從戰馬上掉落。
“這,是戰國”
如此戰役,只他一個人便經歷了幾十場。
在他之前,于他之后。
如此大小戰役不勝數。
這不是一個和平的年代,土地、人口、話語權,都在刀鋒之上,都在戰場之中。
姜煙被戰馬載著跟隨大軍后退。
早在此戰進行之初,白起就已經安排了兩支騎兵,一支奇襲長平關,切斷趙軍與邯鄲之間的聯系。
另外一支在一側奔襲,截斷趙軍主力與后勤的糧道,再與奇襲主力會合,以此將趙軍圍困其中。
想法很好。
但戰場之上很多機會稍縱即逝,一個小小的念頭就會決定一場戰爭的最終結局。
趙軍稍有緩勢,白起便令人佯攻,一路將趙軍引誘至秦軍營壘前。
營帳內,所有人都在等待兩支騎兵的消息。
而趙軍全力以赴與秦軍在營壘之間對抗。
姜煙看著在布帛上繪制的地圖,外面是殺聲震天的戰場,仿佛趙軍隨時都能沖殺進來。
隔著千年的歷史和“紙上談兵”的臭名,讓趙括在許多人心中都塑造成了一個草包的形象。
與伊闕之戰聞名諸國的武安君白起相比。
后人都覺得,這是一場從將領就能看出最終結果的一仗。
可事實當真如此嗎
趙國儼然是破釜沉舟,傾一國之力打這一仗。
秦國亦然。
戰敗的那一國,誰也承擔不起戰敗帶來的風險和后果。
姜煙一個知道結果如何的局外人都緊張得一顆心懸在嗓子眼,更何況是身處其中的白起
她下意識屏住呼吸,抬起眼眸看向白起。
與那個在她家里會露出慈和笑容的白起相比。此刻的白起更像是一頭蓄勢待發的雄獅,圍繞著地圖緩慢行走,仿佛是在巡視自己的疆土。
一旁的戰將有人蓄勢待發,只等主將一聲令下。
也有人焦急的等待前方消息傳來。
戰鼓陣陣,每一下都像是要敲進所有人的心里。
外面吼聲震天,營帳內的人卻仿佛只能聽見白起的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