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雙方的話,其實沒有什么對錯。
姬臣文時任巽省大高員,他肯定要考慮巽省貧困老百姓啊。
而李玄狂作為關外省的藩王,他為自己省的老百姓爭奪權利,也沒錯啊。
所以矛盾就這么產生了。
八百億啊,這可不是八百萬,也不是八千萬。
如果是千八百萬的話,李玄狂還不至于生氣,和姬臣文一般見識。
可這八百億的扶貧款項,的確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了。
他可以幫助幾百萬的老百姓,改善生活。
對于當地的財政,也是一個強有力的補充啊。
而且補助老百姓也不一定非要把錢平均分給老百姓,這是最大的誤區,也是老百姓對國家誤會最深的一點了。
很多老百姓覺得,既然你給了那么多扶貧款項,為什么不能給我們老百姓發錢
你要是發錢的話,我們不就改善生活了嗎
然而這種刻舟求劍,這種授之以魚的方式,無異于是杯水車薪的。
再多的錢,分給老百姓也沒有多少,每家每戶能夠拿個千百塊都算頂天了。
可如果當地省政事堂拿來修橋建路,或者拿來做一些扶貧的項目,開一些扶貧的產業,這才是授人以漁的方式。
間接的可以增加就業崗位,某種程度來說,這才是最好的扶貧方式。
頭腦一定要靈活,千萬不要坐吃山空,更不要盯著錢花。
那樣的話,一輩子都會是貧困的。
只不過很多老百姓是不管這些的,你沒有把錢直接給我,我沒看到錢,那肯定是你貪墨了,肯定是你們這些當官的把錢給貪污了。
然而實際上,在各種扶貧款項下發之后,未來幾年,都會看到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甚至各種各樣的扶貧設施冒出來。
其實當地就是把這筆錢,花在上面了。
幾十年前有一句話,農村的土墻上都會刷漆寫出來,那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道理就這么簡單,想要富裕起來,沒有一個好的交通是不行的。
而想要改善生活,沒有工作崗位是不行的,沒有就業機會是不行的。
李玄狂也就是因為這個,才和姬臣文之間的關系變的惡劣。
八百億啊,能建設關外省多少項目啊
一條省級公路的造價,也不過幾十億而已。
而建造省級公路又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可以帶動貧困市和縣乃至鄉村老百姓的就業。
配套設施下來,循環的經濟,就可以盤活一年的財政。
結果就這么被姬臣文給劫走了,換做是誰都不舒服。
別說是李玄狂了,如果姬臣文現在還是巽省大高員,他把這八百億扶貧款項,從兌省的頭上搶過去了。
那么自己也會生氣。
這無關李玄狂的事,也不關姬臣文的事。
只能說肉少,狼多,大家都想搶,那就只能各憑本事。
“原來是這么一回事啊。”
姬臻莛也聽明白了,不禁搖頭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