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霹靂中游諸天第一千一百六十章天佛缺舟
當年天競鏖鋒之局,雖最終封印天之厲,但在天之厲陷入沉眠前對樓至韋馱用詭術反撲,讓佛邪之斗更加糾葛難斷。
因天之佛修體已臻精純,色身非男非女,這讓天之厲窺得機會。
天之佛最后雖然成功以四劍封印天之厲,但天之厲亦動念魔化天之佛,一毀佛家清譽。為污佛體,天之厲屠戮萬魔,取魔元煉為魔晶,與魔族結下生死血仇。
天之厲落敗后,在被封印前夕一掌將魔晶貫入天佛之體,天之佛煉化邪氛無功,更使魔氣在佛厲雙元催動下,蘊生自我意識,在青蕪堤脫胎孕化成魔。雖有胎字,實則與胎生無關,但佛身誕魔的罪責,讓樓至韋馱選擇與中陰界交易的動機,除了徹底斷絕厲族卷土重來的機會,也有為了斬斷佛者凡心,滅去至佛誕子的污點想法。
而中陰界交易之內容便是,引中陰界紅潮一種由神兵難傷,噬人血肉的蟲子所組成遮天蔽日的蟲災入苦境半日,換取中陰界得以片刻喘息。
不想,中陰界之主宙王心懷異志,未處死魔胎。
魔胎受佛元與厲元催化而出的純魔之體,受中陰界五大控靈家族之首,靈狩緞氏緞君衡所撫養教化,名喚“質辛”。
其人身俱佛厲兩方之血統,成年后入苦境統一魔族勢力,創建天閻魔城闡提一脈,成為一代魔皇。
將失去天之厲的厲族殺至僅剩元種八厲的地步。
佛厲大戰,因缺少太極之劍,天之佛只能選擇封印天之厲。
天之厲屠殺萬魔,污穢天佛佛身,使得天佛身誕魔。
而天之佛為除天之厲,與中陰界交易,卻輾轉成就了魔皇質辛。
魔皇質辛入苦境,統領魔妖二族報復厲族,建立魔之一方的天閻魔城。
而天佛原鄉為抵御崛起魔城,創立的圣之一方的龠勝明巒,佛厲大戰延續為圣魔大戰。
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讓因果循環,輪回再現。
缺舟一帆渡與天之佛樓至韋陀一會。
“目犍連尊者卻無法坐視,在琉璃王大軍圍城之時,以法缽收五百釋迦族人,助其渡劫。但在出城后,到了平安地帶,尊者打開手中捧著的缽,想放出五百位的釋迦族,哪知不看則已,一看之下,尊者大驚起來,原來缽中藏著的五百人都化為血水。”
缺舟飲了一口杯中茶水,說出了這段佛家故事背后的寓意,“此為神通不敵業力也。”
樓至韋陀已知其意,“先生說的是,佛厲大戰。你在惋惜。”
缺舟一帆渡說道“懺罪之墻的建立,是天之佛選擇犧牲少數,融合眾多男丁血肉所砌成的,并以怨力維持不壞,而這股怨力,正是天之佛用自身能力不斷放大眾多神魂累世罪業而成,這份罪業終將反噬天之佛自身。”
雖不知缺舟一帆渡是如何得知這些久遠隱秘之事,但其話中之意,樓至韋陀又豈能不知。
隨即,天之佛掌作佛禮,毅然說道“負罪斷業,此心不改。”
“唉”缺舟一帆渡聞言一聲長嘆,“樂登彼岸廣慈悲,諸佛光明凈罪業。”
樓至韋馱聽出缺舟一帆渡話中另有其意,“聽先生口氣,似乎還有后話。”
缺舟一帆渡回道“缺舟不能渡人,悟者,唯有自渡。金剛經有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