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選水路,既規避長城天塹,亦直擊蒙人之短。”同一時刻,兩軍帥帳,林阡決斷,林陌推斷。
“但主公務必謹慎劍河之戰他們曾借水示虛、暗藏西夏叛軍對我方出其不意。”陳旭以嵬名令公的慘痛教訓提醒林阡,蒙古軍尤其成吉思汗本人,最擅長參透敵人特色、自補并加以反算。
“那他們應自張掖河南下,火趁風勢,不得不防。”成吉思汗與林陌不謀而合。
較之黑水鎮燕沙漠縱橫,肅州周邊水網交織,曾教蒙古軍抗拒退守;但肅州邊界原筑長城、境內山地少而平野多,又教蒙古軍自覺不虧、令成吉思汗自信占優誰知決戰正待開啟,那個揚言要在決戰問蒙古軍“何為道”的曹王會猝然離場更令成吉思汗意想不到的是,出征在即盟軍人人戴孝、個個面目猙獰、士氣踏海平山,竟有種劍道大會上一怒贏人的架勢不過,身經百戰的成吉思汗,深知破釜沉舟的氣雖盛卻虛難以持久,由此可見林匪巴不得朝攻夕克、那么他九成會選擇以長擊短。
加之情報中盟軍有不少艨艟戰艦如“飛虎”“海鰍”已發、林阡封寒獨孤清絕厲風行仆散安貞郭蛤蟆等先鋒也火速往東南開拔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駙馬、軒轅先生、白掌門、速不臺、赤老溫、合達、良佐等人,同打頭陣”
連日來蒙古軍不遺余力地圍繞水戰短板改進自身,除了收編和操練肅州當地武裝之外,還研習和沿襲金宋新舊戰法,在張掖河沿岸廣泛開濠、遍伏弩炮、明設鏈鎖、暗置鹿角;另一廂“長生天”的情報紛至沓來,每一份都兼具及時和準確性至于實戰,“擊敵半渡”“詐敗誘敵”謀士們意見不一,卻是殊途同歸眼看無論怎么防守,勝算都高達六成以上。
“莫要給林阡任何靠岸的可能。我方水師有能力接舷迎刃,我有妙計,勝算七成。”如果說成吉思汗是普天之下最想戰勝林阡之人,那林陌就是最想殺死林阡的那一個,正面交兵,他最熱忱。
“但張掖河又稱弱水。”軒轅九燁知林陌練過獨步圣功后腦力大不如前,趕緊補充,“自上古時期就稱險惡難渡,常遇暴風驟起、方向激變之情景,雖觀星亦不能測。肅州之戰堪稱一戰定乾坤,林阡可敢拿近四十萬聯盟軍冒險此外,他是否預判了我方熱衷于正面交兵”
軒轅九燁從敵我的心性剖析林阡雖從水路來卻不局限于水攻,他極可能采取“水陸并進”,即,將蒙古軍心神和視線吸牢在“如何從水路防守”、而忽略他林阡在一往無前的同時往往“左右開弓”。
摐金伐鼓下肅州,旌旆逶迤弱水間。
二月十五清晨,生死之戰一觸即燃,殺氣鋪天蓋地由北至南。盟軍行船如履平地,闊處列艦,窄處浮舟,層層布陣,環環接應,大氣嚴密,綿亙百里。
蒙古軍一聲砲響,數鏈并鎖,百鼓合鳴,千弩爭發,萬箭齊下。盟軍似早有預備,應變精準無誤,以弩拼弩,以箭射箭,以砲轟砲,以火器燒鐵鏈。當是時,浪潮奔涌,焰火震蕩,船陣前呼后應,濠中左沖右突。
“是轉魄還是新戰狼”眼看水下鹿角形同虛設、林阡陣線極速前推,林陌奮不顧身上前抵擋。駙馬親冒矢石,無疑激勵了原就悍勇的蒙古軍乘風破浪“斷不教林匪再進半步”宋諜金諜的情報哪可能涉及方方面面,縱使是林阡本人都被逼停了片刻、身陷不知是張掖河自身還是林陌永劫斬砸出的漩渦。
“好”瞭望塔上遠遠觀戰,博爾忽正給林陌喝彩,忽而一驚,“糟”不知何時由何人抱浮囊而渡、又是從何處卷甲倍道潛行而來覺醒時,明明林阡還在很遠的地方可盟軍先鋒已然從地底挖到腳下一時間堡壘邊柵欄旁陶甕聲大作,教博爾忽霎時重溫月氏城噩夢
多虧,“軒轅大先生料事如神”既已準備了陶甕,那林陌的“不遺余力接舷激戰”一方面真是求戰,一方面當然是對林阡的“水攻之外還有穴攻”故意“演不知情”。
“擊敵半渡,也不見得在水里。是時候還擊”問誰最懂以穴攻穴答曰,完顏瞻,馬耆山之戰他就與林陌配合無懈可擊。
“帶上狗,審敵穴之所在,徑向鑿溝而迎。若正面遇敵,以霹靂火球消滅之。”那霹靂火球,是將薄瓷片和三四斤火藥裹在竹節上造成一個圓球,若用燒紅的鐵椎點燃這種火球,瓷片與竹尖皆可傷人,火藥的炸響聲足以懾人,產生的煙更能熏灼敵人。
來攻的敵人果然始料未及,原已在林阡的掩蔽下三線開道,不得已全面停滯繼而后退。但盟軍的傷亡似乎不大,因主帥也是個強攻和用計的好手,只不過多日未見她出現在戰場罷了楚風月,她囑咐“最前方開路的特遣隊以獸皮裹護,若正面遇敵,以火毬護身。”那東西也是以火藥為球心,但是以紙布為殼體,小巧如蛋,一燃便可爆破并生成烈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