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翦先前所探“蒙古軍將會有狗急跳墻舉措”,聶云一直以為是“盡一切可能打壓越風”,沒想到還是高看了他們。此刻才知,原來蒙古軍有謀士預判出雙方不日就要交換俘虜,遂計劃一邊臺面上進行談判,一邊暗地里潛入盟軍的鎮燕本營,營救出一些在交換計劃外的蒙古兵將,諸如窩闊臺、拖雷此類。
昨夜花無涯被曹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走,激勵了窩闊臺等人在獄中競相效仿越獄,這其實是個偶然因素;但和“五城”之一的潛入撞在一起,險些成為他們出逃的必然條件。
若被窩闊臺之流得逞,曹王在逍遙峰下的交涉只怕要被干擾。萬一越獄成功的還有林陌這種在交換計劃內的、逃出之后立即改頭換臉假裝人間蒸發,曹王談判過程中交不出人,豈非要自亂陣腳、日后還貽笑大方。
“誰想的齷齪伎倆”聶云恨恨說,小人總是影響大局。
“我比他好不了多少,也是趁臺面上談判的功夫,偷了他們后方的千余匠人。我還成功了。”曹王略帶得意地說,雙方的越獄和接應恰如照鏡。話中的這個“他”,他們心照不宣是木華黎。
“王爺比他好太多了,王爺的愿望是了無痕跡,他卻是唯恐天下不亂”聶云明白,木華黎深知盟軍仁慈不可能惱羞成怒就濫殺。
蒙古軍這場雙向奔赴的劫獄之所以沒掀起任何水花,虧得有凌大杰、邪后、柳聞因等人的防御部署嚴密。
“有大杰那種重敵之人在,自然沒什么損失。非但窩闊臺等人出逃不成,監獄還住得更滿了。”曹王總調侃說,旁人輕敵,凌大杰重敵。
聶云聽聞五城帶來的死士十之七八都被凌大杰當場拿下,笑“凌大人該不會是抱著個奶娃娃去打群架的”眾所周知,凌大杰從大月氏開始就被曹王托付了一份“護衛”的職責。
之所以不像林沂熙秦熙河只需十三翼保護、反而要一個高手堂帶到前線來身兼兩職,主要是因為憶舟有個“天命之女”的謠傳、比林阡的其它子女更容易引起敵人的關注和忌憚。
“有這可能。大杰大部分時間,都跟咱們的小會寧寸步不離。”曹王一笑,正待說,那孩子每日只有和乳母相處的少許時間不在凌大杰的視線范圍內,陡然一驚“不好”
木華黎足智多謀,自然懂上策不成,便走中策。
上策是營救窩闊臺、拖雷一干人等,若不成功,剛好可對中策起到個引蛇出洞和聲東擊西的作用
引蛇出洞,把凌大杰引出,看他是不是在做眾所周知的那件事;聲東擊西,指的是劫獄事件發生后,幾乎所有宋軍的視線都在監獄。
中策,正是讓剩下的十之一二死士,對凌大杰實行跟蹤,苦等到他和憶舟分離的那一刻。
只是,這些死士冒險滯留和潛行,需要內應的窩藏和保駕護航。
盡管蒙諜天脈大部分都還在黃河畔、林阡身旁,但誰說鎮燕此地就一定一個不剩
好在,鑒于窩闊臺拖雷畢竟還沒釋放,木華黎的這條計謀理應不會將憶舟置于死地。然而,自家的軍營中少主被擄,那不光是盟軍的恥辱,更能給決戰添變數
“他們倒是做得出”聶云倍感不齒,忽而憶起昔年的隴南之役,也是有這種無恥小人,非要提議盜出襁褓中的林阡林陌,損害了曹王和林楚江各自的一世英名
“快,隨我去救。”曹王見離憶舟的住處不遠,故而決定親自去援。一方面,他也是怕自己杞人憂天、不想勞盟軍眾將大費周章。
谷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