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噢了聲,這下懂了,去年仁壽宮鬧了那么一出,李淵是肯定不會再去了,但今年夏天還是要外出避暑的啊,于是選了最靠近京兆的坊州。
“任職都由元楷兄安排吧。”李善對這些不感興趣,笑問道“是齊王親自主持的”
“是,齊王殿下領總,將作監輔之。”趙元楷解釋道“至今尚未完工,可能要等到四月份。”
李善總覺得仁智宮這個名字好像在哪兒聽說過,想了想問道“是為了陛下酷夏避暑”
這是句廢話,趙元楷有些驚訝,點頭道“確是如此。”
“坊州總管是”
“楊文干,兩年多前任河東道鹽州總管,調任坊州總管。”
李善臉色不變,笑著問“又是弘農楊氏子弟”
“這個”趙元楷回頭看了眼宇文穎,“倒是沒聽說。”
李善隨即話題一轉,說起其他的事,腦海中卻在迅速盤點不管歷史是不是發生了偏轉,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在這個時空,楊文干一定會鬧出事來。
一些人物,一些事件,在李善的腦海中連成了一條線雖然其中有不少地方都難以自圓,甚至與原始空的歷史也不吻合,但終歸是連起來了。
最初的源頭在于玉壺春,杜淹想奪人產業,為此暗中讓好友京兆韋氏的太子家令韋慶嗣出手封了酒肆,李善最終與杜如晦達成了和解,送出了玉壺春的秘方,換來了西市的一處產業,同時也將之前的小小過節一筆勾銷。
但李善很快就察覺到了異常,因為杜淹奪走產業之后,玉壺春的產量高的令人驚異,就算是在青黃不接,關中糧價升騰的時候,依舊每日都能賣出大量酒水如果是收購糧食釀酒,其實是沒有多少利潤的,這讓李善心生疑竇。
另一方面既然與杜淹有了過節,李善也不可能無動于衷,自然是要做些準備的,所以遣派了范十一暗中查探,之后李善北上代州,將這件事交給了范十一舉薦的族兄范豐。
就是范豐查出了問題,從糧食來源入手,先是查到了坊州司庫參軍,此人妻子出身渤海封氏,沿著這條線發現了中書令封倫,再從封倫查到了齊王府記室參軍榮九思。
李善懷疑杜淹玉壺春的原料很可能出自朝廷設置在坊州的大倉,所以在出任司農卿之后曾經試探要巡視關中糧倉,結果被趙元楷攔了下來為此趙元楷先后請了不少人出面講和,最后是榮九思出的面。
李善雖然沒有繼續追查,但基本已經確認了而齊王李元吉與封倫在天臺山上還有秘密來往,這也讓李善疑惑。
而現在知道,偏偏仁智宮就在坊州的玉華山,偏偏還是齊王李元吉主持修建仁智宮。
偏偏坊州總管還是楊文干。
這些線索讓李善浮想聯翩,他不得不考慮,歷史上的楊文干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樣的
本章完
rg
rg。rg,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