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見殿下。”
“不敢當,不敢當。”李善趕緊將頭發花白的老人扶起,這位是大名鼎鼎的隋唐兩朝的將作大匠,僅次于宇文愷的何稠,今年已經八十歲了。
這位何稠最為傳奇的就是一夜而成“城”,據說周長八里,高十仞,四隅有闕樓、觀樓,立仗建旗,遍布甲士。
前年李善從代州回京,還是張文瓘輾轉托了人請出了何稠,才改進了軋棉機,李善笑著說起這件事,“說起來,此戰僥幸破蕭關,亦賴何公之功。”
何稠捋須笑著搖頭,“殿下太過謙了,老夫歷經數十載,遍走天下,南至廣州,北到高句麗,能與殿下比肩者,聊聊無幾人。”
李善謙虛了幾句后,何稠轉而道“殿下晉爵嗣王,可需再行增補”
“已然盡善盡美。”
雖然覺得有點土,但李善對這些并不苛求,畢竟前世在別人眼里,自己也不過是個土包子而已。
何稠指了指小湖,“去歲殿下提及太湖石,只怕一時半會兒難以運來,而且舟車勞頓”
“罷了,罷了。”李善咧咧嘴,“不過隨口一句,哪里還能真送來太湖石。”
隋煬帝還只是南下江都去玩呢,這方面最過分的是宋徽宗大名鼎鼎的花石綱啊,但也不過是送到開封而已,送到長安,實在太夸張了。
恭恭敬敬的將何稠送走,李善真希望這位老爺子能多活幾年軋棉機還需要改進,而且自己以后還想弄織布機什么的,都還用得上呢。
李善帶著眾人在里面兜了一大圈,整棟宅子分為前院后院,后院不用多說是住宿的地方,除了李善母子、周氏、小蠻之外,以后還有崔十一娘關鍵是人家崔家陪嫁的人多啊,其中不少女眷都是要住在后院。
前院分為中廳、左右兩院,中廳是李善處理事務的地方,兩側還有專門的議事廳、書房、茶室、琴室等等,左院是帶了一個小湖的花園,期間有幾棟精舍,是給門客以及賓客居住的,右院主要是仆人的居住地。
前院的外圍是其他的設施,比如炊房、馬欄、校場等等,再外圍還有密密麻麻的幾十棟小宅,那是專門給親衛的。
走了一圈下來,還沒去后院呢,李善就覺得腿腳有點酸了,實在有點大估摸著比前世那個村落也小不到哪兒去吧
王君昊咂咂嘴,“也不知道崔家陪嫁多少人來。”
“昨日聽說了”后頭的周二郎小聲說“至少一百戶。”
李善嘴角抽了抽,一百戶可不是一百人,一般來說平民一戶多者男女老幼十多人,少的也至少七八人。
王君昊琢磨了下,看向劉黑兒,“郎君命你統領親衛,宿衛就我來接手呃,齊老三、周二郎輪流宿衛。”
“但凡郎君出府,你們至少有一人跟著。”
“若郎君出莊子”
“若是出莊子,你和劉黑兒必須有一人跟著,絕不能遠離。”
李善笑著回頭看見凌敬,“凌伯放衙回來了。”
王君昊小聲介紹了幾句,凌敬沒理會李善,打量著劉黑兒幾眼,點頭道“能得懷仁贊譽有名將之姿的,無不是人杰,望你日后奮進,不負懷仁一贊。”
劉黑兒應聲行了一禮退到側面,李善笑著說“幾任親衛統領,也就君昊話多了些,其他幾人平日均寡言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