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隱約懂了,“您的意思是在那個獨眼神仙看來,大驢臉是個有數兒的人”
“對,”長生點頭,“這個人卑不卑鄙,無不無恥先放一邊,至少他知道想要得到就必須付出,也知道沒付出就不該去要,”
“這有啥呀,這個理兒誰不知道啊。”大頭撇嘴。
“你可別這么說,”長生擺了擺手,“道理雖然淺顯,但七成以上的人都做不到,只是請人家吃了一頓飯便想讓人家為自己兩肋插刀的人比比皆是,只是送給女子一個香囊就想將人家據為己有的男人也大有人在,懶于耕種卻想要豐收滿倉的農人也為數不少。”
長生說到此處略做停頓,轉而繼續說道,“公孫承威先前拼著挨上一刀自傷口下毒的舉動雖然卑鄙無恥,但通過此舉卻能看出此人心里那桿秤是準的,明白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的道理,并不奢望以小博大,愿意為了豐厚的回報而付出慘重的代價。”
“但大驢臉終究是個壞人哪,”大頭還有困惑,“我還是感覺不該把護身銅符給他。”
一旁的釋玄明出言說道,“那位仙人不是說了嗎,此人很是聰明,有變好的可能。”
“你可拉倒吧,”大頭撇嘴反駁,“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家伙都壞了幾十年了,哪那么容易變好。”
長生接口說道,“實則陰官并不在乎他以后是否會轉變心性,之所以將靈符給他只是感覺此人心里那桿秤是準的,用大頭的話說就是心里有數,可別小看心里有數,這是做人的根本,的根本,一個人如果心里沒數兒對他再好他也不會領情,砸鍋賣鐵的幫他最終可能也只換來一句輕描淡寫的謝謝,只有心里有數兒,才不會辜負和低估別人對自己的付出。”
“就算他心里有數兒,知道人家對他有多好,他也可能恩將仇報,”大頭說道,“這家伙真不是個好東西,聽神仙的言外之意,他又殺降卒又奸霪婦人。”
“你說的有道理,他的確不是個好人,但你不能因為他壞就否認他心里有數,”長生笑道,“如果一個人心里沒數兒,亦或是愚昧無知,肯定會恩將仇報,甚至做了恩將仇報的事還不自知,事后如果批評他,他可能還會委屈的哭天喊地。”
“哎呀,太復雜了,”大頭抬手撫額,“總之我很不喜歡這個人,靈符讓他得了去,不是啥好事兒。”
大頭言罷,釋玄明接過了話頭兒,“王爺,您剛才說倉稟足而知禮節,是不是指公孫承威如果得了這枚銅符,有了無盡壽數,心性就可能會出現變化”
“對,不止是他,所有人得了無限壽數心性都會發生變化,”長生點頭,“此外倉稟足而知禮節只是一個較為含蓄的說法,說的直白一些就是窮生奸計,富長良心,倒不是說窮人都壞,富人都好,而是當一個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時候會為了活下去而將禮義廉恥置之腦后,不久之前我就曾經在江南遇到過一戶災民,都快餓死了,為了活命只能將家中的老黃狗打死充饑,當時那條老黃狗被主人當頭一棒,頭破血流的跑遠,但主人再次拿著棍棒召喚它,它還是會跑過來,你能說他們壞嗎他們不壞,他們也不是不重情義,但為了活命,他們只能那么做。”
“阿彌陀佛。”釋玄明合十唱佛。
“你不用阿彌陀佛,”長生笑道,“我去的還算及時,救下了那條黃狗。”
“好好好,太好了。”釋玄明歡喜搓手。
長生繼續說道,“富長良心也就更好理解了,倪倬就是最好的例子,倪家如果窮的揭不開鍋了,他肯定不會籌糧賑災幫助別人,當然了,忍饑挨餓卻不偷搶的人也是有的,為富不仁的人也有,但這種情況并不多,不能以點概面,以偏概全。”
“我還是感覺不該把護身銅符給他。”大頭堅持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