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過三巡,大家慢慢放開,說的話更少約束。
關師谷道“這幾天我們看了你們的軍隊。說實話,不同的地方很多。有的我們能理解,有的不能理解。特別是你們軍中一直在講的,軍隊是有組織的,比的是綜合戰斗力,而不是個人的勇武。什么是有組織的軍隊怎么不講個人勇武呢想來想去想不出道理。”
劉琦道“如果不是丹頭寨一戰,你們僅用三千人全殲金軍,我們會只當是玩笑話。”
姜敏想了想,道“軍隊的組織能力,真要講,會非常的復雜,也講不清楚。總而言之,軍隊的指揮、后勤、軍心士氣等等,都是一部分。但是這樣講,又不全面了。在軍校教的時候,老師講的再明白,學生還是不知道,覺得理解不了。等到日后自己帶兵了,慢慢加深理解。帶一段時間兵,也就明白了。”
吳玠和劉琦對視一眼,暗暗點頭。
他們都是方面大將,自己帶兵,當然有自己的理解。只是從來沒有這樣講過,也不知道講的是什么,所以會覺得困惑。這些日子在王宵獵軍中,參觀、交流、學習,慢慢感受到。
個人勇武有沒有用當然有用。一個猛將相當于對方幾人,好處是肉眼可見的。可是,對于一支軍隊,幾千人甚至幾萬人,一個人的勇武有多大的用處
個人勇武,感覺不如王宵獵軍中的單兵訓練。標準作戰動作,整齊劃一,精良的裝備,這樣發揮出來的戰斗力要更大一些。這是不是個人勇武好像是的,但又不僅僅如此。
或許這就是組織力最少應該是組織力的一部分。
幾個人討論一會,紛紛搖頭。
姜敏幾個人都沒有多說。也沒法多說。組織力的提法,超出這個世界太多。即使王宵獵,即使明確提出來,還是經過幾支軍隊,不斷迭代,直到姜敏才勉強滿意。跟沒有接觸過的人講,怎么能講明白
劉琦道“感覺太尉的軍隊與我們的軍隊,完全不一樣。我們認為重要的東西,太尉反而認為不重要。我們認為不重要的東西,太尉又極端重視。偏偏太尉連戰連勝,讓人好生疑惑。”
吳玠和關師谷點頭,都覺得有點郁悶。
王宵獵連戰連勝,幾乎未逢一敗,這才是讓人沮喪的。想給自己找個借口都沒有。
認識到軍隊的戰斗力主要來自于組織能力,是對軍事認識的飛躍,怎么形容這個進步都不過分。從此之后,軍事就變成了科學,而不再只是靠經驗和天才。
這就是跟抗日戰爭時的一樣。上層將領,包括中層將領,也有很多人忠心為國。但是,他們的努力在日軍面前顯得悲壯,無可奈何。甚至到了二戰將要結束的時候,全世界都在對法斯反攻,還有豫湘桂大潰敗。經常有人講川軍出川抗日的悲壯歷史,卻少有人分析四川壯丁有多少人到了抗日戰場,有多少人死在了路上。
這種系統性、制度性的落后,是軍事落后的根源。宋朝的兵將,并不弱于金朝的兵將。宋朝的武器,并不弱于金軍的武器。宋朝的后勤,也不落后于金朝的后勤。但是宋朝軍隊的組織性,遠遠落后于金軍。
金軍的先進不是制度性的,而只是由于金朝初起,其軍隊恰好有這樣的表現罷了。當宋朝軍隊完成整合,并不弱于金朝軍隊,甚至戰而勝之。
研究軍事問題,只研究幾個名將是不對的,必須要對軍隊的組織性、制度性進行考察。這個時候的宋軍,除了極少數軍隊,大部分還不具備對金軍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