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都要學一點統計學,不是對官員的額外要求,而是必然要求。
符合統計學,而且有統計規律,而不是機械的、決定論的,是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針對性的進行統計管理,進行統計分析,進而提出解決辦法,才是官府應該有的職責。
明白了這一點,王宵獵對社會的看法就有了很大不同,對官員的看法當然也不同。
不嗔不癡,不是因哪個宗教,或者哪個偉大人物說這樣不好。而是認識到,從世界的本源這樣就是不對的。所以王宵獵對事情的處理方法,不一定符合人們的認知。
道不一定是道家學說的道,而是各種學說所共同遵循的道。道家有,儒家有,墨家有,甚至法家也有。他們所說的可能不是一件事情,不是一件東西,但意思是相近的。
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這里的道不是真理,也不是類似的東西,而是事物惟一存在且正確的。一個砝碼的質量,一步的長度,宇宙萬物的演化,宇宙為什么會這樣存在,都是他們的道。不要被我們的認識擾亂了眼神,所有認識都是通向道的階梯,而不是道之本身。
比如根據現有的科學寫的科幻,就應該知道這會加深人們對科學的認識,普及科學的道理,而不可以認為未來會真的那樣。未來必然不是那樣,不然科學就停滯了。
解決社會問題,根據以前經驗總結出來的理論,只具有參考價值,而沒有指導意義。認為可以指導自己作為,就犯了根本性錯誤。最重要的,是用統計學來描繪真實的世界,根據統計規率來治理。
王宵獵曾經用一些考不上進士的官員,來記錄世界,記錄他們的生活。這些年來諸事繁忙,只在襄陽等少數地區推行過,而沒有推廣到其他地區。此次回去,這件事該提到更高的高度。
首先要認識世界,沒有這些人怎么行只聽官員的匯報,看他們做的報表,必然被蒙騙。甚至不需要官員有意欺騙,而只是他們工作中下意識的偏差,就會與事實真相相差甚遠。
說一句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很容易。但是清楚地認識道,知道道是什么,道要怎么做,就很難了。孔子有云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個道,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司馬光曾經用道德經的話,說“宰相以道佐人主,安用例”他說這句話是對的,宰相本來就應該以道來輔佐君王,不必用例。但是,司馬光并不知道當時的道是什么,做的事情亂七八糟。
用道治天下,首先要知道道是什么。而不是大話套話亂說一氣,而與真正的道不沾邊。王宵獵前世,科學已經發展到了這一步,讓人們知道可以用統計學的方法來認識社會,分析社會,治理社會。這些方法,雖然不能告訴人們道是什么,但可以給予更好的手段,更近于道。
本章完
rg。rg,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