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個比方,如果題目是需要華夏員工說一句見到客人的問候語,或者是日籍員工說一句打招呼的中文的話。
那么單純的日本團隊或者華夏團隊該怎么辦
連按要求回答問題的選手都沒有,也就注定要失分了。
反過來,只要雙方肯合作,無論最后的結果如何,總比他們各自為戰的結果要好。
那么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并肩作戰的認同感就會加深雙方的情感,必然把雙方的距離拉近。
果不其然,正如寧衛民想象的那樣,當具體的游戲規則宣布之后,雙方都沒有矜持多久,就開始互相邀請,組成團隊了。
而且都不笨,幾乎全是三個日籍員工搭配三個華夏員工的標配。
出人意料的是,在交際方面,居然是姑娘家要比男人更放得開。
最早聯合在一起的竟然是戴紅、許春燕她們和幾個日本姑娘。
只是可惜,雖然這些娘子軍勇氣可嘉,但真到了上舞臺回答問題的環境,心理素質方面還真有點問題。
或許是因為太緊張了,剛上場不久,就有兩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居然被她們答錯了。
那么最后的結果便較為遺憾了。
在陣陣的笑聲和掌聲中,她們總共答錯了四道題,僅以每人六千円的獲獎成果下場。
不過,彼此間的距離明顯要拉近了許多,良好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下場之后,幾個姑娘也沒回各自的陣營,而是就近找到座位,坐在了一起。
要說這一環節里最放光彩的是劉建興、邊罡、楊峰和三個日本小伙組成的隊伍。
邊罡對日本了解較多,劉建興的學習能力強,楊峰擅長廚藝。
再加上他們的幾個日籍隊友也沒拉胯,他們這一組最早實現了翻倍獎金的達成。
以至于他們幾個下場時感受到了英雄式的歡呼,中日雙方員工,幾乎所有人一起為他們鼓掌喝彩。
就這樣,到了最后一組下場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中日員工都在拿到獎金后,混雜在一起,互相連比帶劃,說說笑笑,不分彼此了。
這不但是寧衛民樂于見到的場面,而且同時,也為下一個游戲環節鋪設好了相應的條件。
因為接下就是傳統春節中北方人必不可少的一個年俗傳統,包餃子。
游戲要求還是六人一組,餡料已經打好了。
借著日本靠海的便利,用的是海三鮮餡兒的蝦仁、扇貝、海參當主料,是要多鮮美有多鮮美。
但是得現場搟皮兒,現場包,限時二十分鐘。
哪一組人馬包的餃子最多最好,公開評比進入前三名,哪一組就有獎金。
冠軍十二萬円,亞軍六萬円,季軍三萬円。
不用說,這一游戲規則宣布之后直接造成的效果,就是有中方廚師加入的隊伍全是一片歡聲笑語啊。
尤其是戴紅和許春燕加入的女生組,更是歡呼雀躍,自覺是占了大便宜了。
等到分給每組的餡料和面團,工具一上桌,這些洗過手的中日員工們也顧不得客氣謙讓了,各組之間就開始商量明確分工。
再等到松本慶子和寧衛民站在舞臺上共同一聲令下,所有人都全神貫注的忙碌起來。
不出意外,這場比賽最終的冠軍是女生組奪魁,而且讓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畢竟許春燕是面點組的組長,這是她最擅長的活計。
別說揉面搟皮兒讓人眼花繚亂,是飛一樣的速度,連捏出來的餃子都不是普通的造型,花果,蔬菜,海鮮,動物,惟妙惟肖,又好看又生動。